对豪门后辈来讲,没有世家大族的背景,要想在朝中获得一席之地,最快最便利的体例就参军。立下军功,便能够封侯拜相,与那些世家出身的贵族后辈平起平坐。是以元坤即位以后开端大力培养豪门的权势,这此中有几名周氏后辈才气出众,被元坤连升三级汲引为汉东的处所留守。这周氏也有女儿送进宫当宫女,便是莹玉。莹玉得宠被封,就是在周氏兄弟被任命为汉东留守以后。
萧皇后是元坤的表姐,又是太后娘娘的本家侄女,这出身和职位不比别人。宫里的流言,太后就等着萧皇后生下皇子,便能够名正言顺地立她为中宫了。只是,靖文帝对这位表姐仿佛礼敬不足,恩爱不敷。萧皇后也是非常端庄慎重的性子,也从不像南宫、西宫那样明里暗里地争风妒忌。每次见到阿和都是驯良地号召几句便分开,规矩又有些冷淡。
不过即便要少出门,隔三差五总得要给太后娘娘存候。比来老是能在太后那碰到东宫的萧皇后。
郭氏叹了口气,道:“陛下原是挺喜好我的,还夸我是将门虎女,为人坦直干脆。若不是西宫阿谁贱人使坏,我怎会被陛下萧瑟?哎……现在只要在家宴时能见到陛下几面。”
至于南宫和西宫之间到底有甚么恩仇,郭氏到最后也没有说。阿和也并不太在乎,吴国宫廷里也不乏这些宫妃暗斗的故事,老是那些套路,万变不离其宗吧。
四大将门的洪家,现在另有几位老将在撑着场面。但是跟郭家一样,年青后辈都不喜好参军,能担当家业的人有限。目睹着朝中将才凋敝,元坤也在暗自想着各种体例,此中一个就是启用豪门后辈。
阿和想起之前薛尚宫的话,“娶东宫和南宫,是为了安抚世家,封西宫是为了犒赏豪门,求亲吴国,是为了获得两国盟约和互市的好处。陛下深得帝王制衡之道,于后宫也是非常用心了……”
“实在,萧氏未出阁之前实在是订了亲的。厥后传闻了陛下要选妃,太后娘娘又成心从本家的女人当选人,她父母就做主退了亲,硬是把她送进宫里来。当年这事还闹得不小呢,有礼部的官员还要弹劾萧家,说是分歧礼法。不过,何如太后喜好这个侄女,就硬是把这件事压了下去。陛下呢,只是恭敬这个表姐,两小我并不靠近。”第二次在花圃里“偶遇”南宫的郭皇后,这位郭氏就聘请阿和在宫里的镜湖泛舟玩耍。阿和呢,也是好久没出泰成宫透透气了,就承诺了南宫的聘请,坐着画舫在镜湖上钓垂钓,闲谈几句。这一闲谈,郭氏的话匣子就收不住了,宫里宫外的各种逸闻秘事杂七杂八地讲了很多。阿和心想,郭皇后这嘴皮子真敏捷,比内里那些平话先生也不差。
如许看来,说不定西宫的职位也是为了均衡朝政才得来的。
回宫的日子统统还是,略微有些分歧的是,阿和与别的三宫皇后的会面的机遇仿佛增加了很多。比方她去逛个花圃,就碰到南宫的郭皇后,郭皇后亲亲热热地请她一起赏花、喝茶,美意难却阿和只好陪郭皇后多坐了一会儿。而从花圃回泰成宫的路上,碰到了西宫的莹玉娘娘,莹玉自知身份寒微,只是谢过了前次的礼品,又回赠一些刺绣女红之物,阿和也道了谢以后叮咛薛尚宫收好。回宫的路上,阿和一向在想,这要说偶合也太偶合了吧。说不定是这两宫都在留意本身的动静,特地等她来着。如许看来,还是少出门为妙。
但是阿和听到的动静却并不是如许的。阿和固然不肯意干与北燕的朝政,何如薛尚宫的确就是另一个谍报库,总能源源不竭地汇集到一些朝堂上最新的动静。阿和想不听都不可,薛尚宫每隔几天就要给本身公主上上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