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音刚落,当即有人辩驳,“如何能够?元史载,许衡得朱子之书而尊信表章之。许氏一向只尊崇朱子学说,并平生努力于推行。正因他的原因,使得朱理“衣被四海,家藏而人道之。”如许的儒学大师,怎会被诟病贬损为,冒充秉承朱子学说,实则暗行黄老之术?”
“我们倒是想去问他呢,可自从出了诏狱,他就以抱病为由,躲进家里大门紧闭,任谁去拍门都不给开,怕是今后再羞于见人了吧。”
言下之意,是早已认定许子畏曾与冯敏通同作弊。许子畏被这群人团团围住,倒也神采沉着,却始终不发一言。
说着自袖中拿出一张纸递给容与,“大人请看,这是他克日静思以后有感而作的。”
容与笑着说是,“许解元号称江南第一才子,与秦相公同场竞技,不知谁的文章会更得冯大人看重。”
却见秦启方回顾环顾四周,表示世人温馨,方才缓缓说道,“既然许兄不肯意奉告,我们也不好能人所难。只可惜,这道策论终成孤绝困难,再无人能解了。”说罢,拱了拱手,已欲回身拜别。
许子畏见对方彬彬有礼,打量很久,终究开口问了句,“叨教中间是?”
半晌见正中一个白衫士子,越步走到许子畏面前,起手施礼,态度和悦,“请许兄勿怪。本日我等前来并非成心难堪,实在是想就教那道策论,究竟做何解?若许兄能不吝见教,鄙人感激不尽。”
“我想起来了,”林升俄然拍了下头,“日前听人群情起,这许子畏一到都城便流连酒坊茶坊,还不忌讳的说,要去登门拜访冯侍郎,向他求篇文章拜读,更放言说头名非他莫属呢。”
林升咬着唇,想了一会,“王爷呢,是灼灼其华,一眼看上去湛然明朗,如同春日暖阳;这位秦小爷,则是气度高华,清冽卓绝,傲然天成,仿佛天涯一弯孤月。”
这番话说得挖苦讽刺溢于言表,引来众举子一番窃窃嘲笑。
秦启方再施一礼,语气非常诚心,“本轮策论是要胪陈程朱理学的四位大儒,各自对典范有何分歧解释,从题目中可知前三位乃是张载、杨时、陆九渊,但描述最后一名所援引的话,却令鄙人非常费解――“所谓有处置于《小学》、《大学》,私淑朱子者,或疑其出于老?”这一句,倒是说的哪一名先贤大师?还望许兄能为我等释疑。”
许子畏面色一沉,想是听到冯敏闭门谢客心有所感,神情更加淡然,半日也不发一言。
几今后,沈徽根据法司奏报的彻查成果,以冯敏、许子畏同谋作弊查无实证,但于会试前夕私相勾搭,并确有财帛来往为由,处冯敏罚俸半年,许子畏无罪开释,授华亭县主薄。
“哦?我听过?”林升挠头回想,“在江南统共也没见过几个文士,莫非是那位萧征仲老先生?不对不对,他都致仕了,断不会再来招考。啊,我晓得了,该不会是阿谁付不出酒钱,当街卖画的许子畏?”
世人七嘴八舌的鼓噪起来,言语中不乏狠恶进犯冯敏之词,渐次竟有些不堪入耳。许子畏神采发青,几次想要开口,却被世人的声浪淹没下去,没何如,只好一脸愤激地扭过甚去,不再看这群人。
合法都城上至达官,下至百姓都在津津乐道这一届会试,究竟是许子畏胜出还是秦启方夺魁时,情势却蓦地突变,呈现了一桩震惊朝野之事。
容与摇点头,“倒也不好说。此次的主考官是礼部右侍郎冯敏,冯大人学问赅博,出题以偏僻刁钻闻名。且一贯不喜与权贵来往,是朝中为数未几真正的清流,想来不会因为秦相公的身份,而对他特别照拂。何况,本次举子中有好几位才名不凡,此中应天府解元更是江南闻名的才子。提及来,这位解元你也传闻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