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院落布局与普通宅院并无分歧,第二进的天井中没栽甚么花木,也未铺砖,横平竖直地分别红一块块的菜畦,只留一条细细的砖石路从中间通过。
正要提点那不开窍的瘦子两句,方才还在窗下经验小婢子的季嬷嬷便三步并作两步风风火火地赶了出去,一扯嗓子道:“小娘子,去不得啊!奴婢原不该乱嚼舌根,但您这病才刚好,万一出去见了风可不得了……再者您哪次去那院儿不是哭着返来的,何必巴巴地去找气受呢?夫人一早免了您的晨昏定省,若老太太见怪另有夫人帮您担待着。”
纤尘不染的书案上搁着笔墨纸砚并两卷书,恰是她因病撂下的《诗三百》。
钟荟如有所思的目光落在蒲桃身上,这个女孩身量颀长,长着张圆面庞,丰度不出众,也不见聪明,乃至另有些木讷。
这日钟荟醒得早,就着甜脆鹿脯腊和葵菹进了一小碗粱粟粥,尚觉意犹未尽,又要了一个髓饼。
固然不过相处半月,钟荟对院里的仆婢心下已有了一番计算。
钟荟心中嘲笑,若不是那日故意问了阿杏一句,她还不知落水那日老祖母顶着北风拄着拐杖便赶了过来,亲身送了支百大哥参与她吊命。
“小娘子,您要去……”阿杏最憋不住话,当下把一双小眼睛瞪得溜圆,“但您不是……”
几个近身服侍的婢子都发明这二娘子病愈后添了很多匪夷所思的讲究,比如每回用完膳都得用加了茉莉花露的净水漱口,漱完还得在舌下含一片鸡舌香或是一粒小小的蜜合香丸,另有甚么肴馔配甚么食器,甚么色彩的上衣配甚么色彩的下裳,搭甚么金饰,事无大小的都有定规。
钟荟捋了捋发梢,对着妆镜照了照,对劲地赞叹道:“亏你想得出,倒是新奇得很。”
阿枣得了奖饰大受鼓励,一发摩拳擦掌地对着嫁妆左挑右选,恨不能拿出看家本领,却听钟荟道:“不过本日要去给老太太存候,还是换个简朴的双丫髻安妥些。”
守院的婢子在前面带路,钟荟满腹猜疑,不动声色地打量这院子。
季嬷嬷仿佛被打了个大耳刮子,脸颊上火辣辣得疼,努了努嘴,到底不敢当着二娘子的面发作,只能恨恨地剜了阿枣一眼,怏怏地辞职了去院里寻粗使婢子的倒霉。
隔日遣婢子来探视,却被季嬷嬷拦在门外,只推说怕打搅了娘子歇息,连着几日都是如此,老太太便像季嬷嬷说的那样对孙女“不闻不问”了。
阿枣争强好胜,特别和她不对于,此时忍不住落井下石道:“是啊是啊,阿杏你好好跟着季嬷嬷学学,切不成学那起不识好歹的刁奴,仗着小娘子驭下宽仁蹬鼻子上脸,倒对仆人指手画脚起来。”
红褐色的泥土新翻过,两个身穿窄袖短褐衣的中年妇人正弯着腰往地里洒甚么东西。
其别人却都听懂了二娘子指桑骂槐的弦外之音,季嬷嬷常日没少作威作福,这院里的婢子哪个没吃过她的排揎?
再者钟荟从未透暴露对俗香的讨厌,蒲桃却逐步将那些杂七杂八的香药香丸都收了起来,只留下三五种淡雅幽远的。
这老太太莫非是甚么藏龙卧虎的高人?如何院里还设毒瘴?钟荟神采发白,心中大骇,但是两个婢子虽面色凝重却殊无惧色,当是没有性命之忧。
病了一场脾气有些窜改能说得畴昔,但是笔迹若也天翻地覆就难以解释了,唯有先摹得与原身有□□成类似,再通过天长日久的“好学苦练”渐渐演变成本身本来的手笔。
走在前面的蒲桃和阿枣十步以外便屏住了呼吸,唯独钟荟没有一点防备,被熏了个正着,顿时打了个趔趄,差点没栽倒在院门口,幸亏被蒲桃眼明手快地扶住,阿枣从速从袖子里取出个香囊置于她鼻前,救了她一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