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碧血剑(下卷)(新修版) > 第45章 袁崇焕评传(4)

我的书架

本来,孙承宗已派游击祖大寿在宁远筑城,但祖大寿猜想明军必然守不住,只筑了非常之一,对付了事。

袁崇焕倔强得很,方命不听,说道:“我做的是宁前道的官,守土有责,与城共存亡,决计不撤。”

这件事充分表示了他行事率性,很有胆识,敢作敢为而脚结壮地,但狂气也是实足。若在平时,他下属多数要斥责他擅离职守,罢他的官,但这时朝廷正在忧急彷徨之际,听他说得头头是道,便升他为兵备佥事,那是都察院的官,大抵相称于当代文职的参谋部上校政治主任之类,派他去助守山海关。袁崇焕终究获得了他胡想已久的机遇,大志勃勃的到国防火线去效力。

短短三四年之间,从京师戒严到东巡广宁,军事从守势转为守势,这主如果孙承宗主持之功,而袁崇焕也进献了很多方略。

宁远在山海关外二百余里,只守八里和守到二百多里以外,计谋情势当然大有辨别。

袁崇焕到后,当即大张旗鼓、雷厉流行的停止筑城,立了规格:城墙高三丈二尺,城雉再高六尺,城墙墙址广三丈,派祖大寿等督工。袁崇焕与将士同甘共苦,善待百姓,当他们是家人父兄普通,以是筑城时大家极力。次年完工,城高墙厚,成为关外的重镇。这座城墙是袁崇焕平生功业的根本。这座城墙把满清重兵挡在山海关外达二十一年之久,如果不是吴三桂把清兵引进关来,不晓得还要反对多少年。

高第是怯懦的墨客,袁崇焕虽是他部下,但见他蛮劲发作,声色俱厉的不从命号令,也就不敢对他如何,只是命令将锦州、右屯、大小凌河、松山、杏山的守兵都撤去了,放弃了粮食十余万石。撤退毫无次序,军民灭亡载道,哭声震野,百姓和将士都愤恚难当。

不久,魏忠贤又杀熊廷弼。

至于明军统统守御设施,都集合在山海关。山海关是“天下第一关”,戍守京师的第一大抵塞,但是它没有核心阵地。清兵倘若来攻,立即就冲到关门之前。

冯铨对这事深为挟恨,又要奉迎魏忠贤,因而买了一部《辽东传》放在衣袖里,见到熹宗后,把小说拿出来,诬告说:“这部演义小说是熊廷弼作的,他吹嘘本身的功绩,想要免罪。”熹宗信觉得真,顿时大怒。大抵他看到小说中的绣像将熊廷弼画得威风凛冽,而笔墨中或许对天子还很有讽刺,因而马上下旨将熊廷弼斩首,还将他的首级送到各处鸿沟上去给守军旁观,那就叫做“传首九边”,说他犯了不战的大罪。但是真正该当卖力的王化贞反而不杀。

天启五年,魏忠贤大肆搏斗朝廷里的君子君子,将弹劾他二十四条大罪的杨涟下狱。同时下狱的有左光斗、魏大中、袁化中等大臣,所诬告的罪名是贪污。百姓大愤,数万士民在北京街道上呼唤大哭。魏忠贤不敢正式审判,命狱卒在监狱中打死了这些大臣。杨涟死得最惨,土囊压身,铁钉贯耳。

袁崇焕此次陆海出巡,写了一首诗,题目是“偕诸将游海岛”,不说“率诸将”而说“偕诸将”,不说“巡海岛”而说“游海岛”,很有儒将的雅量高致。诗中很清楚的抒写了他的表情:是战是守的方略苦受朝廷管束,不能自在,见到大好国土,更加深了忧愁。对繁华繁华我早已看得极淡,满腔忠愤,却只怕别人要说是杞人忧天。内奸的侵犯最后老是能安定的,但朝廷中争权夺利的斗争却实是大患,不知几时方能停止?看到天上浮云,冷僻清的玉轮,又想到我父亲去世,悲伤得肠也要断了。[10]

天启三年玄月,袁崇焕达到宁远。

推荐阅读: 烈空     替嫁娇妻:恶魔总裁放肆宠     八零军嫂逆袭人生     女总裁的妙手仙医     锦绣未央之媳妇是坑货     送钱神豪系统     我比天狂     主角大乱斗     唯有爱如初     平安京恋爱物语     两个人的前世今生:情似故人来     幽兰斋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