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碧血剑(下卷)(新修版) > 第54章 袁崇焕评传(13)
[10]梁启超在《袁崇焕传》中说:“吾觉得此亦存乎其人耳。毛文龙不死,安知其不执梃为诸降王长?”意义说,毛文龙如果不死,说不定他反而是投降清朝的第一大降王呢。但是这也是测度之辞了。
但北路救兵却遭到了严峻挫败。赵率教急驰西援,达到三屯营时,总兵朱国彦竟紧闭城门,不让他军队进城。赵率教无法,只得领兵向西迎敌,在遵化城外大战,疲兵被清军阿济格所部的左路军包抄毁灭,赵率教中箭阵亡。遵化沦陷,巡抚王元雅他杀。
崇祯二年春,袁崇焕上奏,说山海关一带防务稳固,已不敷虑,但蓟门单弱,须防仇敌从西路打击。这时蓟辽总督是刘策,脆弱而不懂军事。袁崇焕看到了防务缺点的地点,第一道奏章上去,朝廷没有多加理睬,他再上第二道、第三道。崇祯下旨交由部科商讨办理,但始终拖延不可。拖到十月,清兵公然大肆从西路入犯,正在袁崇焕猜中。首当其冲的,恰是方才产生过索饷兵变的遵化。
[8]袁崇焕奏本:“……臣因而悉其狼子野心终不成制,欲擒之还朝,待皇上处罚。然一擒则其下必哄然,事将不测。唯有迅雷不及掩耳之法,诛之瞬息,则众无得为。文龙死,诸冀恶者念便断矣……但文龙大帅,非臣所得擅诛。便宜专杀,臣不觉身蹈之。然苟利封疆,臣死不避,实万不得已也。谨据实奏闻,席敝待诛,惟皇上斧钺之,天下是非之,臣临奏,不堪战惧惶悚之至。”
[7]厥后大大驰名的孔有德、耿精忠、尚可喜都是毛文龙的义孙,当时叫做毛有德、毛精忠、毛可喜。
满清此次进军皇太极亲身带兵,集兵十余万,晓得袁崇焕守在东路,攻打不进,因而由蒙古兵作先导,绕道西路打击。解缆前对王公大臣说:“明朝倘若肯和,我们采参开矿,与他们买卖,换来布匹,大师共享承平,岂不极好?但我几次三番的乞降,明朝老是不允,此次非狠狠打一仗不成。”十月初五,到达喀喇沁的青城。这条路很远,行军不便,诸将见到了前程的艰巨,很多人便主张退兵,此中以代善及莽古尔泰两大贝勒主张最力,以为:深切敌境,劳师袭远,如果粮匮马疲,又如何回得去?纵使攻进了长城,明人必将堆积各路兵马围攻,我们便寡不敌众,如果后路遭到堵截,恐无归路。金人的底子是在辽宁、吉林一带。从山海关打击北京,那是安然的进军线路,如果打不堪,退归去就是了。现在远远的绕道蒙古,当时运输东西粗陋,粮草很轻易布施不上。那期间善四十九岁,是皇太极的二哥,莽古尔泰四十三岁,是皇太极的五哥,两人都在四大贝勒之列,权势颇大,比较老成慎重。
[3]皮岛在朝鲜写作椵岛。这个“椵”字,汉文音“驾”,但朝鲜人读作pi音,以是中国人就简称为皮岛。有一秘闻当风行的讲清史的浅显著作说皮岛即陆地岛,地理弄错了。陆地岛在皮岛和大连之间,离皮岛约一百海里。皮岛是朝鲜处所,陆地岛是中国处所。皮岛在黄海中,身弥岛之西,大和岛之北。面积不大。
袁崇焕获得赵率教阵亡、遵化沦陷的动静,既悲伤爱将之死,又知局面严峻,因而两日两夜急行军三百余里,比清军早到了二天,驻军于北京广渠门外。
袁崇焕来援北京时,因十万孔殷,只带了马军五千作先头军队,厥后又到了马队四千,广渠门这场大战,是以九千兵当十余万雄师,实在是胜得非常幸运的。当时一来袁军一鼓作气,奋勇抗敌,二来清军俄然碰到袁军,心中先已怯了,斗志不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