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氏见她这幅闷声葫芦的模样,又恨又气,忍不住上前拍了她一把:“你啊!让你去奉迎奉迎娘子,说你你不听,教你你不会!看看,这很多柳条,偏要你来剪!不利不不利?”越说越气,甩手出了门。
眼看着熙宁五年的寒食节快到了, 得有三天不能起火生灶,孟府高低忙着蒸枣糕, 煮寒食粥, 存熟食。靠着东角门的听香阁里, 庑廊下偶尔拂过的柳条儿早已碧玉妆成绿丝绦。七岁的孟九娘坐在暖阁里的一张黄花梨小矮凳上,小脚够不着地, 正拿着一把剪刀, 两只胖嘟嘟的小手交叉握着, 使出了吃奶的力量咬牙切齿地剪柳枝条。
慈姑弯下腰轻声丁宁:“七娘如果欺负你,你在娘子跟前可得忍着点别哭,老奴就在背面车上。”
梅姑急道:“娘子!小娘子们都在呢。”
孟九娘白了她们的背影一眼,心道,就因为有你这个生母在,嫡母跟前我才不消去奉迎,因为必定讨不着好。
梅姑笑道:“娘子要见宰相表哥,该欢畅才是。”
内里雨已停了。程氏正笑容满面地和马车上一个年青妇人说话。那妇人梳着朝天髻,插了几根银钗,身穿月白梅斑纹长褙子,圆脸上一双杏眼傲视神飞,恰是宰相夫人王十七娘王璎。
翻开帘子,慈姑伸手将九娘抱下车来,见她只是眼眶微红,忍住了没哭,嘴里轻念了声:“阿弥陀佛!”
九娘的二等女使连翘从速上前替林氏打起帘子,内心暗道骂得好,要不是这扫把星娘子上个月突发水痘,她又如何会被安上个照顾不周的罪名。从一等女使降下来,每个月的月钱少了足足三百文啊。她得跟耳朵软的林姨娘好好说说去。
“啪”的一声响,孟九娘小脑袋上又捱了一记,头上两个包包头顿时散了,油光水滑的头发劈脸盖脸的散下来。一个梳着堕马髻,身穿半旧桃红白边海棠斑纹长褙子,容色绝美的妇人横眉竖目地瞪着她:“你才发甚么疯,这么说本身的亲弟弟!还连名带姓的?就不会喊一声十一郎?”倒是方才来给十一郎送衣物的林氏,孟三郎的妾侍,九娘和十一郎的生母。
梅姑在车下守了好一会儿,翻开帘子说:“娘子,苏家的马车到了。”
孟九娘深深吸口气,捏了捏剪刀,将面前的头发扒开来,持续闷头剪柳枝。十多天来,她已经能够做到对这个金玉其外的孟府闻名女草包熟视无睹了。
***
见她们到了,程氏停下脚,冷眼瞥了林氏一眼,再看看施礼的九娘,淡淡隧道:“上来罢。”阮氏笑着提示:“天还黑着呢,娘子千万谨慎脚下”。林氏瞥见程氏,就像锯了嘴的葫芦,只推了推九娘,朝程氏行了个礼。
九娘看着苏昉身后捧着一手的生麻斩衰孝服的小厮,从速抬起小手,揉了揉眼睛。这傻孩子,大祥畴昔该有六七个月了,还穿这个做甚。
程氏看看窗外,蔫蔫地靠在隐枕上叹了口气。
九娘吧嗒吧嗒着大眼睛不出声,内心却想她好歹是堂堂三品诰命,太前面前的红人儿,岂能使出这般小儿恶棍之法。更何况,林氏只是雷声大雨点小,拍在身上跟打蚊子似的。
几步外,踱过来两匹骏马,嘶了一声打了个转,侧停在马车边上。黑马悬着红色颈缨,配着画花银鞍,绣罗鞍罩。顿时那人高大伟岸,仪表不凡,悄悄一跃,下了马,将缰绳交给马夫,扭头道:“大郎上马谨慎一些。”
他在树下,看阿谁她的背影。而她,在窗内,看他的背影。十年伉俪,不过如此。
堂堂眉州青神王氏一族的高傲、长房嫡女、间隔宰相夫人一步之遥的王九娘王玞,现在变成了汴梁翰林巷孟府庶出三房的庶女孟九娘,庶上加庶,七岁了连个名字都还没取, 过着天差地别的日子, 这日子另有点看不到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