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第61窟,开凿于五代前期,是莫高窟大型洞窟之一,是敦煌归义兵鼎盛期间,第四任节度使曹元忠构筑的功德窟。这窟为殿堂窟,上有覆斗形顶,中设中间佛坛,佛坛后部有背屏保持窟顶。洞窟范围弘大,气势宏伟。这窟中本来供奉着文殊菩萨,可惜,菩萨泥像全毁,只残留了文殊菩萨座骑狮子的尾巴。以是,这61窟,也叫‘文殊堂’。”
冯老的声音都变了,大呼了一声,回身就顺着来路往回跑去。
“这幅图你之前细心看过了,我就长话短说,大抵给你先容一下。”冯老轻声细语地说道,那谨慎劲,恐怕吵醒了画中人。
他没有在方坛前过量逗留,而是带着我从方坛右边的甬道穿过,一向走到底,直接来到了西壁前。
如许的遗憾,他已听得太多、说得太多。
我来不及多想,跟着冯老的身影和空中上的微小灯光,快速跑了出去。
我也大声问了一句,声音在洞窟里构成了覆信,峰峦叠嶂般朝我们层层压下来。
“蝙蝠!”我惊叫道。
而到了现场,当这幅壁画如此恢弘地呈现在面前的时候,汗青的气味便如同滚滚而逝的波澜,在我面前汩汩流淌,奔腾不息。
“这幅图分上、中、下三个部分:上部描画各种菩萨化现气象,右有观音、文殊,左有毗沙门天王、普贤,他们同时飞临五台山上空赴会。中部描画的是五台山五个首要山岳以及各大寺院。下部描画的是通往五台山的门路,并将沿途的地理情势、山川风景以及风土情面描画得活矫捷现,充满了浓烈的糊口力息。更成心机的是,画师在同一幅画面中采纳了分歧的视角,如天上诸神是平视的结果,而看五台山及登山门路则是俯瞰的结果。”
“是的。但是有的伤害,仅凭人力底子没法制止。我们竭尽尽力,只能说尽量延缓壁画退色损毁的过程,但从生到死、由盛到衰、以新变旧,这本就是人力没法窜改的天然规律。在大天然面前,人是纤细的,而这么一只小小的蝙蝠,它身上所承载的天然力量,倒是非常强大的。不管我们如何防备,都拦不住一只蝙蝠。可惜啊,很多人,到死都不明白这个事理。”冯老的声音在洞窟里悠然地回荡着,在这满壁神佛间,像道破机锋的低吟梵唱。
“明天那块拍卖的壁画,我完整没想到,你一下子就看出来了。说实话,当时连我都没反应过来……还是在我们旁观的五分钟里,我才肯定了它在这《五台山图》中所处的位置。唉,多年以来,我还自忖对这幅壁画了如指掌呢。”冯老说这话时,言语中有一种豪杰迟暮的感受。
看得出来,这幅壁画早已深切其心。
我瞥见洞窟中心有座气势澎湃的二层台式中间方坛,方坛中心,绘满佛陀的背屏中转洞顶,在背屏中心下部,一个与画面格格不入的圆坑深及土层,像美女清爽娟秀的脸庞被人活生生地剜出了一个血淋淋的深坑,留下了永久也不成能愈合的丢脸疤痕。
“哈哈,你不消安抚我,前浪独一的感化,就是被用来拍死在沙岸上。”冯老说完,本身倒先悄悄笑了起来。
这幅图,我在画册上细心看过,当时,只是感慨于绘制的精美详确。
冯老每讲到一所寺院,就把电筒光照向一处,行动毫无停顿,非常流利。
我还是第一次见到行事时候慎重的冯老变成现在这个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