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柔心想这柳氏倒也懂点分寸,立即调转马头拜别。
崇圣寺东临洱水,西靠苍山。有三阁九殿,房屋八百多间,佛一万余尊,是闻名天下的宝刹。寺中矗立三塔,可览苍山洱水之名胜。寺内的建极大钟,钟声可传八十余里,有声震佛国一说。
崔氏看了她一眼,从地上起家:“你说的是气话。虞北玄别有所图,昭昭若跟他在一起,日子会好过吗?现在朝中局势变幻莫测,大家都想着明哲保身。我倒感觉有无功名不要紧,关头看品德家世。”
本来只是想吓吓阿谁田夫人的,谁让她挡着路了。
同是云南王的女儿,木嘉柔生来便具有这世上最好的统统,南诏百姓更是只识骊珠郡主,而她竟连个大名都没有。
阿常扶着崔氏坐在床边,放下帐子:“倒也是。李家是棵大树,朝中再如何变,都是不轻易倒的。老夫人不是过寿吗?不如我们回趟长安。李家如果用心欺瞒,这桩婚事趁便退了也罢。”
崔氏将信放在妆台上, 让屋中的婢女都退下去,对阿常说:“兄长在信中提到, 李家四郎仿佛身子不大好, 这些年鲜少露面,只独居在骊山的别庄养病。”
田夫人捏着水囊,轻声笑道:“郡主,我这腿脚实在不好,并非用心挡道。提及来,前些日子我仿佛见你与一名男人在南市同游,状似密切……莫不是李家那位郎君到南诏来了?”
本来有些刻在骨子里的东西,就算尽力去忘,还是会时不时地冒出来。
骄阳炎炎,嘉柔没耐烦跟田夫人耗下去,皱眉问道:“夫人但是不想让?”
“阿娘,您没事吧?”顺娘抬手给柳氏拍背。她们住在别宅的时候,很少出门,又不会骑马。城中到寺里大抵是一个时候,坐不惯马车,的确享福。
“这些事情,你做主吧。”木诚节闷声道,“明日我带着二郎进宫,若赶得及便去崔家接你们。”
“这可委曲我们小娘子了呀。”阿常皱眉,抬高声音,“都说李家显赫,没想到也有个不争气的。早知如此,还不如让小娘子跟阿谁虞北玄走。”
柳氏看到顺娘的目光,握着她的手腕警告:“顺娘,别暴露那样的眼神,人的出身是恋慕不来的。在你微不敷道的时候,统统的欲望都得掩蔽起来,不然就会变成伤害,明白么?”
马车内坐着柳氏和顺娘,泥土路颠簸得短长,柳氏实在受不住,又一次叫停,伏在窗边向外呕吐。
田夫人又要谢嘉柔,嘉柔只将马还给田家便分开了。
“崔公烧尾之喜,这但是大功德啊,娘子如何看起来不欢畅呢?”阿常看着铜镜中的崔氏,迷惑地问道。
阿常的手猛地愣住:“那, 那小娘子嫁给他,不会有甚么题目吧?我记得李家的大郎和二郎都在朝为官, 他就一点功名都没有?”
数十仆妇和侍女紧随厥后,接着是一辆双轮马车。
木诚节晓得崔氏所言有理,但他是个宁折不弯的性子,只捡了别的话来问:“你要带着顺娘去崔家?”
崔氏点了点头:“既然让她来了,总要带她四周逛逛,长长见地。妾身想,如果也能为她在都城找一门婚事,今后或许能跟昭昭相互照顾。毕竟是自家姐妹,再也没有更亲的了。”
崔氏沉声道:“此事容我再想想。柳氏那边,可还算循分?”
王府的步队连绵于门路上,百姓遁藏于道旁,群情纷繁。
崔氏闭上眼睛,淡淡地说:“那件事,是我跟大王之前的题目。何况她到底给大王生了儿子,现在也搬进王府认作姨娘,她的儿后代儿上族谱是迟早的事。我好生待她们,她们若不知戴德,到时再赶出去也不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