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商山四皓:秦末汉初四个驰名的隐士,别离为东园公、绮里季、夏黄公、甪里先生。四人皆八十高龄,为避秦暴政而隐居商山,时人称之为“商山四皓”。司马迁在《史记》中写道,西汉初年,汉高祖刘邦频频想要征召这几位高人仕进,频频被回绝。厥后,刘邦想要废掉太子刘盈,改立戚夫人的儿子赵王快意,群臣谏而不听。张良为太子的母亲吕后出主张,礼遇商山四皓,请他们赴宴。宴会中刘邦瞥见这四个老头儿觉得太子获得了他们的帮忙,羽翼已成,只得撤销了废太子的动机。
[42]太子少傅:太子属官。太子府普通设有“太子三师”,即从一品高官太子太师、太傅、太保,和“太子三少”,即从二品高官太子少师、少傅、少保。(《唐六典》卷二十六)“太子三师”和“太子三少”如许的高官,只授予极少数对皇室有严峻进献的高官,或者授予落空实权的功臣武将做名誉职位。
[10]陇右群牧:唐朝办理马场的官员。唐朝以马匹数量为标准将办理马场的“牧监”分为上监、中监和下监。牧场由监牧使办理,监牧使又对群牧使卖力。陇右最早开端实施群牧轨制,也是范围最大的马场之一。(马俊民、王世平著《唐朝马政》)
[15]笏板:官员朝见天子时拿在手中的长条形手板,用玉、竹或者象牙制成。用来记录天子的定见和本身要奏报的内容。
[37]赞善大夫:太子属官。太子府普通设有左、右赞善大夫各五人。(《唐六典》卷二十六)
[48]左校署:官方掌管束造乐器、仪仗东西、丧葬用品的机构。(《唐六典》卷二十三)
[25]太子来宾、银青光禄大夫、正授秘书监:唐朝的职官称呼中普通包含职事官、散官、勋官和爵号。银青光禄大夫是三品散官,太子来宾和秘书监是职事官,太子来宾是太子属官,秘书监为保藏皇家图书文籍的秘书省的长官。
[38]主客郎中:礼部尚书带领下掌管周边国度朝贡来往等交际事件的官员。从五品上。(《唐六典》卷四)
[23]告身:唐朝授官的凭据,近似后代的委任状。补选官员时,候选人确认官职后,先由尚书仆射查抄,过后交由门下省给事中宣读,黄门侍郎复核,侍中核阅通过后,各部分经手官员各以官符在授官凭据上盖印,这份凭据就叫“告身”。(《通典》卷十五)
[27]司马员外置同正员:唐太宗期间,肯定朝廷中正职官员的总数为七百三十人,但是因为有资格仕进的人数远多于官位空缺,为了安设这些人,发明了员外置、特置、同正员、检校等一系列只要头衔而无实际事情内容的“挂名官”。(《新唐书·百官志》)州一级的行政长官中,最高为刺史,刺史以下为司马,定制为一人。司马的官职层次由地点州的人丁决定,上州司马官位最高,从五品下,薪俸五十贯。柳宗元被贬的永州属于中州,正六品,薪俸为上州司马的三分之二。“司马员外置同正员”即正职司马以外的闲员,没有官舍,也没有实际的事情内容和权柄,并且,“员外”不得干预政务。“司马员外置同正员”多为朝廷中被贬的官员筹办。与正职司马不异的只要薪俸,约莫有三十贯。
[30]右神策统军、京西诸城镇行营兵马节度使:神策军统军,摆布神策军中各一,从二品。神策军普通屯驻都城,但撤除都城以外,在长安西、北又有一些城镇是神策军的防区,即所谓“京西、北神策八镇”。别的,在处所兵变或者外族入侵时,朝廷普通调遣一部分神策军参战,驻扎在疆场或边防地区的神策军叫“神策行营”,由“神策行营节度使”办理。京西北神策军与神策行营都归属神策军中尉办理。(何永成《唐朝神策军研讨——兼论神策军与中晚唐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