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王整肃衣冠,带了水族将天使迎进宫内,焚香接旨,待那金衣力士去后,龙王展开金旨来看,就见上面写着:
“多少?!”世民惊问道。
很快,皇城钟响十三声,钟声婉转,全城钟楼鼓楼几十处,听得皇宫钟响,一时候钟鼓齐鸣,声震全城。
鲤将军道:“龟相说的有理,巡水的报说昨日大唐已有异动,大王如果故意,将那下雨的时候向后延延,也算对得起他了。”
九霄天上,风婆先展巽风袋,云童大施推云手,一时风起云涌。
城门处与出城河道水流最是湍急,城内民居官衙不知淹没冲倒了多少。
旨意上面点数,果与先生所说普通,恰是三尺三寸零四十八点,龙王叹道:“这袁家名不虚传,端的妙算无双,现在我已承诺与他,诸位觉得怎生尝诺?”
行雨已有无数年,雨祸水患更是见过无数次,像这般少一寸就能活人无数这般,他也是闻所未闻。
转眼之间,皇宫内避祸的百姓里,不顾满城大水拜别的百姓竟有大半。
朱雀门下,先生高叫道:“袁守诚有十万孔殷的大事求见陛下!”
城中从七品以上官员将领,不管在不在职,也坐不得肩舆,各骑快马,尽皆涌向皇宫。
先生顾不得卦摊,一步踏出已到街口,下一步就消逝不见,看的卦摊前的孩童们惊奇至极。
尉迟恭,程知节各自领兵,分往黄河两岸,前去加固堤防。
中午雷响,未时雨落,大雨势成瓢泼,直下到申时,龙王与风婆雷公等道别,各自散去。
号角声起,但有人尽皆避开门路正中,在那墙根下惊奇不定的看着。
袁守诚道:“如此雨祸,长安倒也罢了,雨水汇入黄河,过孟津后才是天下大祸,若黄河是以决口,河北道,河南道,河东道,三道之千千万万百姓焉有命在?”
――――――――――――
世民刚坐上龙椅,就见一人一骑远来,见那缩地成寸之术,世民哪能坐得住,起家迎上,见是袁守诚,问道:“先生何来?”
此话一说,当真是一呼百应,故意急的奔出大殿游走,也有人推出事前抬进宫内的扁舟,一人使稿把握,世人推船而走的。
朱雀门与承天门号角声起,这号角非是严峻之事不成轻响,自世民即位以来,十八年只响过三次,两次军中大捷,一次黄河决口。
一起畅行无阻,世民听到号角声,也顾不得帝王威仪,自两仪殿急奔太极殿。
长孙无忌,房玄龄,高士廉被封做钦差,去往河南道,河北道,河东道防灾抗灾。
很久,龙王回过神来,叹道:“若真如此,真是天下大祸!”
世民请先生再说一遍,朝堂上颠末半晌的沉寂,随后一片哗然。
次日,泾河龙宫,泾河龙王坐在宫中,与龙子龙孙共鱼卿蟹士苦饮,正叙间,只听半空叫道:“泾河龙王接旨!”
明朝施雨泽,
“每少一寸就能活人无数?”龙王听了一愣,脱口问道。
“啊??!!”听闻先生所言,龙王惊呼一声愣在当场,他是龙王最懂水势,雨过三寸可成灾,更何况十倍于此。
泾河龙王因是大国上邦都城龙神,贵为江河龙王之首,职位之尊,仅次于四海龙王,就是黄河水神见了他,相互也甚是客气,暗里更是平辈论交兄弟相称。
此事事急,百官各有进言献策,很快又论出个轻重缓急。
又向随驾的寺人道:“速去撞钟!十三响!”
“三尺三寸零四十八点!”袁守诚一字一句的说道。
前日已看过皇榜,百姓提早得了动静,各带了金饰,有往皇宫的,有往安宁坊修德坊的,有往化生寺的,有往大慈恩寺的,也有上了城墙的,城内各高处在皇榜上写的明显白白,下雨的时候也写的清清楚楚,百姓们倒不惶恐,固然脚步仓促,却也次序使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