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文山不由得咋舌,本地县府的米价大抵是斗米40文。
中间的二姨娘打圆场:“是啊老爷,文山也长大了,也有本身的私事,如果总把他困在身边,也倒霉于他生长,何况也不是搬去多远的处所。溪原那块地不是连房带田都有么?那屋子一向没用,闲着也是闲着,不如留给文山去住。”
徐文山笑着谦善了下,转头又顾徐长水道:“父亲,你看,你在地里辛辛苦苦做一年,却及不上我在家写几天字。”
没有人能大声对霸王说话。
徐文山道:“这个无妨,我自会挑小厮丫环带畴昔。”
徐文山摇了点头,道:“不是分家,是搬家。在大院里住着,对我的创作有倒霉影响,父亲,为了大局考虑,请让我搬出去住吧。”
第二天,徐文山趁着刚吃完饭的机遇,在家里提出让本身分出去住。
徐长水却面不改色,道:“那又如何?”
徐长水虽不晓得徐文山为何如许问,但这些数字早就了然于胸,侃侃道:“我家地步客岁共收粟1010斗,菽156斗,其外棉花50斤、麻20斤,蔬菜生果未计数。”
之前徐文山还向来没对他父亲这么大声说过话,也向来没有人敢对徐长水如许说过话。
几个姨娘严峻地坐在一旁,担忧徐长水生机。
听了这话,在坐的几位姨娘都勃然色变。
徐文山已经16岁了,如果普通的地主后辈,这个年纪早就生了好几个了!恰好本身这个儿子,犟得十头牛都拉不回,不管如何跟他好说歹说,他就是油盐不进。
六姨娘说:“你种地要费钱,印书也要费钱啊,印书的工匠不也要用饭?印出来的书不也得挑到店里卖?何况写诗的人,比种地的人崇高多少?如何能够像卖白菜一样卖书?”
徐长水质疑道:“这书价为何如此之高?莫非读书比用饭还首要么?”
“我这2年誊写了很多诗词,前次你们拿的那本……大抵只占全数的半成吧,我另有二十多本如许的诗集,并且质量持平乃至更高。”
菽就是大豆。徐家约莫有地200亩,此中四分之一的地用来种菽,别的的地用来种粟,边边角角的地则用来种棉花。徐文山草草在心中算了下,粟的亩产约莫是每亩100斤,菽的亩产约莫是每亩50斤。如许的亩产已经低于本来地球上古中国的一半了。
徐文山见本身老头仍不肯承诺,只好说:“那我们换个话题吧。”
这一番话下来,徐长水的神采早就变了不晓得多少遍。人说的话会哄人,但数字是不会哄人的,他长年在账房合账,对数字非常敏感,徐文山说的这些他如何不懂?只是以往没往这方面想。
徐文山对六姨娘的观点只认同一半:这个期间书价贵,确切有本钱的启事,但那不是全数。这个期间识字的人都是有钱人,有钱人不在乎那一钱两角的,是以书价贵一点他们也能接管。再者,书价本身就是一种无形的阶层断绝,上层阶层就是要通过把控书价,来停止基层的上升通道。
本来在欢畅会商的氛围,刹时跟着徐长水阴沉下来的脸变得沉重起来。
徐文山早就成心向出去住了。家中人多眼杂,本身干甚么都不便利。这回只是因为手稿泄漏,下次呢?下下次呢?如果今后他要再鼓捣些东西,总不免束手束脚,还是早点搬出去好。
恰好家里人实在拿他没体例。饿他吧,舍不得,关他禁闭,他也不怕。他也不像其他地主公子,不喜好斗犬打牌,就喜好本身关在房里看书、熬炼,不给他钱,他也不在乎。
徐文山眉头皱了起来,不过心想这些临时放下,现在首要处理的是搬场题目,他向徐长水道:“只算我家的粟的话,总收1000斗,刨去耕户的,实收500多斗,我们取个整,算500斗,假定全数卖出,一共可得20000文也就是20贯钱。我一本诗集,假定订价400文,只需卖出50本,便能够赚回我家一年种粟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