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个段落就是用来鼓吹新书的,报导了张谭的新书即将上市,写了如何如何的一个故事。
“那行,我去跟王从伦说说,将连载改成一个月连续载,或者一次连载三万字。”
……
并且张谭现在已经小驰名誉,能够直接走实体书线路了。现在连载,仅仅是一个扩大着名度的感化,等《射雕豪杰传》火了,连载或是不连载,就没多少辨别了。
时候差未几到了中午。
张谭他们桥安社区,就有如许的例子,一个十四岁的男孩,结婚生子了。
“说真的老王,写得不好的就扔,不出色千万别发,我也怕影响我的名声。”张谭半开打趣半当真的说。
除了《羊城晚报》要去市里买以外,其他几份报纸,爷爷张贺农都有订,张谭能够直接去翻看。
作为环球发行量排名前二十的报纸,《羊城晚报》的读者数量、影响力、以及对港台的辐射力,都不是普通报纸能比的。
而随后的一阵子,张谭每天都在存眷这些报纸。
紧跟着《合淝晚报》以后,又连续有《江淮晨报》、《新安晚报》、《安微日报》的记者过来采访,就连《羊城晚报》的驻派记者,也过来采访了张谭。
很多人浏览《合淝晚报》的报导后,都想要买一本张谭的小说,好好浏览一遍,看看张谭这个高一学肇究竟写了甚么,能成名又赢利。
《从高一门生到着名作家,张谭的‘大侠’文明》――这是《合淝晚报》在第四版上的一篇报导,撰稿人署名是刘记者的名字。
以是说他这个年纪,表示的妖孽一点,并没太多值得大惊小怪的处所。
“行啊,短篇我们也非常欢迎。”
“也不消忏悔,本来半月连载一次,现在改成一个月连载一次就好了,恰好放出一部分,吸引了读者的胃口,还能促使他们去采办实体书。”
就如许。
侃完了大侠,采访也结束了。
根基上,这篇报导已经把能发掘的消息点都发掘了出来,高一少年、出版赢利、得名得利、就在身边。
“我可舍不得扔啊。”
“《今古传奇》已经改版了半月刊你晓得吗?”
归正实际上,十六周岁的年纪,早熟一点跟大人没辨别。
这篇消息的题目有点直白――《十六岁的重生代武侠小说家张谭》。
最后再做一下总结,报导结束。
“哈哈,老王你太客气了。”张谭也多少有点感慨,“《今古传奇》是我的起步,我不会健忘的,今后只要有机遇,我必然在上面颁发作品。对了,我在写长篇之余,也写了一些短篇,改天我寄给你看看。”
在乡村,十七八岁结婚生子的,不要太多。书念不好,事情又找不到,整天在家里游手好闲,父母干脆就帮着娶媳妇,早点生孩子。生完孩子,也算是完成了一桩传宗接代的大事,今后想干吗,父母也不过分问了,抓紧培养孙子才是正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