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城回不了,刘茉莉又不想嫁在乡村,只好动起了歪心机。
周家村的端方就是,双抢的时候不出工,直接打消向出产队借粮食的资格。就连吴金凤那样的懒婆娘,也不敢违背周家村的端方,农忙时去帮着晒谷子甚么的,再累也要撑住。
知青们也一样,为了本身的肚子着想,一年到头在田里挥汗如雨。到年底看着不幸巴巴的一两百斤斤粮食,有的知青只好让城里的爸妈寄钱过来补助。
乡村里,收割和下种就是和老天爷抢时候,干系着全村人一年的口粮,迟误不得。一到农忙的时候,村庄里五六岁以上的孩子们都会提个篮子在收过的地步里捡稻穗,毫不华侈一颗粮食。
听出了周志刚的语气不是很好,刘茉莉委曲地咬了咬嘴唇。妈的,男人都是混蛋,提上裤子就不认人。要不是为了粮食,老娘堂堂城里人会找你这么个泥腿子厮混?
这些年来,周家村陆连续续来了二十来个知青,把知青点塞的满满铛铛的。
这个春秋的刘茉莉,在周家村已经处在难堪的地步,在城里,二十三岁的女人就算没结婚也有工具了。更不消说在乡村,刘茉莉这个年纪已经是个妥妥的老女人了。
烟头一明一灭的,就着这点微小的火光,面前的刘茉莉,在周志刚的脑海里主动转换成了另一个身影。
四年的劳作,让刘茉莉的心智成熟了很多。刘茉莉是青山市人,本年二十三岁。
刘茉莉前些天方才从周志刚手里拿了二十来斤稻谷,周志刚还真不信,就这么几天时候,刘茉莉就把那些粮食给吃完了。
刘茉莉是第三批来到周家村下乡的知青。满打满算,刘茉莉在周家村呆了四年了。
到了周家村后,刘茉莉察看了一段时候,用一块上海牌的腕表,认了何孀妇做“表阿姨”。
“好了,我先走了,一会儿洪明过来,你不要说我们来过。”周志刚在烟灰缸上摁灭了手上的烟头,叮咛了刘茉莉一声,抬脚就走。
何孀妇家庭成员很简朴,只要一个女儿嫁到了邻村。何孀妇单门独户的过日子,可觉得刘茉莉供应很多便利。
正因为这八成的类似度,让周志刚的目光不由自主地放在了刘茉莉身上。娇美的面庞,柔嫩的腰肢,都是周志刚一向不成求的夸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