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臣,你带着人马去燕子矶、石埠桥一带扫荡一番,不能让江宁城里头的发逆等闲地出城去攻打吉尔杭阿,再派一千人援助给他,固然他是旗人,可大师都是大清的臣子,能帮上一点就是一点。”
咸丰四年十月十六日,为制止承平军北出,陆建瀛随即将江北大营转移到瓜洲核心。瓜洲的承平军并不筹算北出,他们只想在江北保存一个据点,反对江北大营与江南大营汇合攻打镇江或者天京。
陆建瀛自知兵力有限,敌手生猛,只是坐战,等候机遇。
江北大营的统帅,是钦差大臣、两江总督陆建瀛。陆建瀛坦白隶提督陈金绶等将,领军万余,驻扎扬州城北,首要目标是堵截承平军沿运河北上之路,并相机篡夺扬州。禁止承平军北上,这个目标不难实现,但是要篡夺扬州,陆建瀛是没有信心的。他的敌手,是天国虎将天官副丞相林凤祥,地官正丞相李开芳。早在咸丰三年六月,他们就已经打下了扬州。在北伐开端之前,扬州由林李二将镇守,他们能攻善守,在杨秀清的指导下,将扬州城守得如铁桶普通。林凤平和李开芳的战略,还是守险不守城。他们依托城外东虹桥、法海寺、仪征、瓜洲等据点,构筑堡垒阵地,构成周到的防备体系。
“大帅且宽解,他们想必也不是傻子,晓得西征的发逆雄师各自回援江宁,也能反攻吧?”
“恩,但是这下子,我们这边的压力又大了咯。”残阳如血,白发萧索的茂发瞧了瞧夕照下张国梁远去的背影,摇了点头,“说不得只好一死报国罢了。”
“喳!”
“大帅说的是,现在瞧着庐州府和曾巡抚的兵倒是堪用。”
“不错,只是光阴甚短,瞧不出甚么来,可惜了,前次如果江北江南大营围困江宁的时候,两江有人统辖,安徽江西江宁三地兼顾兼顾,说不得也能留下些发逆的雄师来,那里能对峙不下,各自退兵呢。”
“不怪他,他也和本帅说了几次,说烟墩山乃交通要道,的确要派人驻扎,本来我是属意你去,但是你又是这江南江北大营中可贵的勇将,交战江宁少不了你,”茂发站了起来,盘跚地走出帅帐,张国梁赶紧上前扶住,“加上我脚伤不便,以往的身先士卒也不能了,皇高低旨告诫说我困守不出,我天然也是无话可说,哎,实在是有力上马了,”茂发语气萧索,透出一种豪杰末路的意味来,三年多来,茂发没少尽力,也没少挨攻讦,乃至打单威胁。江南大营的运营状况,却并没有欣欣茂发,反而有江河日下的趋势。最后的一万六七千人,走的走,死的死,已经所剩未几。而茂发肩上的担子却越来越重。坐镇城南孝陵卫到七桥瓮一带的茂发,西要打芜湖,东要顾镇江,实在是有些应接不暇。
“东王九千岁的谕旨只要一个字,”守将谢锦章在营中调集众将,“那就是‘守’字!众将听令!开挖三道长壕,引入江水,反对清军打击;在江面拉起三道铁索,反对清军海军;长壕内于上中下三洲建营筑垒,内里砌石,内里积沙,反对炮火,切勿让清妖的南北两座大营遥相照应,影响我天国大业!”
“是!”
“何况本帅不识字,凡是廷寄都叫旁人宣读,另有皇上的谕旨,刚开端本帅还觉得无甚么大碍,现在一瞧,公然不是甚么功德儿,军中动静一泻千里,本帅的严肃也在皇上的告诫中一落千丈,事已经难以挽回了,眼下也只要恪守,然后派出船只和小股步队骚扰罢了,不过有我在,发逆谁也不敢等闲猖獗!”茂发复又抖擞了精力,白发萧索之间,虎目圆睁,不怒自威的一军统帅模样又在这个六十多岁的老将身上闪现了出来,在其位,谋其政。三年多,从广西算起的话,应当是六年多,与承平天国死搏命磕,对于久历兵马的茂发来讲,或许算不得甚么。作为一名职业甲士,直面战役,克服敌手,本来就是糊口的首要内容。这一次,也是他报仇雪耻的机遇。碰到有应战性的敌手,并不是每个甲士都能有这类建功立业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