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崇祯大明:从煤山开始 > 第111章 讨虏檄文
并且郑森抢到了一个好位置。
听闻圣上已经到辟雍,国子监的门生顿时簇拥而至。
南京国子监最鼎盛时有九千多门生,到了崇祯年间,门生数量呈现了大幅下滑,但是仍另有两千多人。
“二十万建奴雄师已叩关入塞,占我地盘,屠我父母,欲逼我汉家儿郎剃发换衣,更欲毁我泱泱中原五千余年之宗庙社稷。”
但是嘴巴伸开,却不晓得该说点啥。
古时的儒者,连孔夫子都是左手卷右手剑。
……
看着近在迟尺的天子,郑森再难掩胸中涌动的情感,好男儿就该披这一身甲胃,跟从圣上前去徐州,为大明戍边、流血!
停靠在秦淮河上的上百艘画舫,另有秦淮河两岸的上百间绣楼,便纷繁推开纱窗,一颗颗的乌云臻首从中探出,向着国子监的方向张望。
“臣等专在此迎候圣驾。”史可法有些无法的道,“敢问太子殿下,圣驾但是有事情担搁了以是推迟了回京的日期?”
不过还是从速上前见礼。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我汉家衣冠传承两千余年,岂能任由建奴劫夺者乎?”
“这是?”史可法等南京官员一脸懵逼,这是甚么诏?
“我大明士子不但会读书,更会提三尺青锋上阵杀敌。”
“明天,朕也要昭告天下,汉家衣冠不成夺,中原宗庙不成侵,大明王朝之庄严不容轻渎!胆敢轻渎大明者,虽强必诛!杀虏!”
但是就在这个时候,一个身穿蟒袍的寺人却从集贤门里走出来。
但是等啊等,一向比及己时末(上午11点),太阳都已经到了中天,史可法等南京官员已经热得不可,崇祯却还没呈现。
写完字,崇祯环顾摆布问道:“有谁认得这两个字?”
辟雍,本为周天子所设大学,校址圆形,围以水池,前门外有便桥。
此时间隔崇祯乃至不敷十步。
“一寸江山一寸血,十万士子十万军!”
很快,全部辟雍大堂就被门生挤满,大堂里站不下,很多门生就只能站在内里。
比拟起第一次听闻崇祯南下时的猝不及防,这一次南京官员就安闲多了,固然仍旧来不及也没有财力补葺皇城,但在南京守备寺人行辕的根本长停止必然程度扩建,使之合适天子的仪制倒是完整能办到。
“一千六百多年前,陈汤曾说: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让我们以三尺青锋警告建奴,我大明士子不但会读书。”
郑森就是这两千多人的一员。
“圣上,草民认得。”郑森举手答道,“圣上所写乃是中国二字!”
听到这,郑森等门生便再也按捺不住,腾的就跳起家来。
这时寺人搬来一块木板竖在辟雍。
史可法等人顿时精力一振,圣上终究还是来了么?
说到这一顿,崇祯又减轻语气将声量也放到最大:“朕,谨在此下诏讨虏,凡我大明之士子生员,凡年在十六岁至五十岁之间,皆需呼应朝廷号令,间隔近者于月尾之前到南京国子监集结,随朕一同北上戍边。”
如果拿一柄三尖两刃刀,直接就能演杨戬。
“杀虏!”下一刻,两千多门生便跟着歇斯底里的高喊了起来。
“王公公。”史可法想说点甚么。
王承恩走到集贤门的台阶之上,便刷的将手中捧的圣旨展开来,又尖着嗓子念叨:“奉天承运天子,诏曰!”
他们这才想起来,崇祯明天就专门派中官过来传话,不搞迎驾那套。
“这便是中国,我们的国度,我们生于斯善于斯也将会葬于斯的故国!”
众大臣便愣住。
儒家与尚武,实在向来就不是二元对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