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崇祯大明:从煤山开始 > 第114章 士子议政
高鸿图、姜曰广和解学龙来到史可法的公廨。
国子监这边方才已经吃过了中饭,也是粗陋。
郑遵歉抛出这个题目以后,彝伦堂有着半晌沉寂。
当官嘛,不能太狷介,还是和光同尘比较好。
但是崇祯在入住国子监后颁下旨意,凡国子监之门生,凡奉诏讨虏之士子,碰到圣驾只需作揖便可,不必膜拜。
归正京师都已经沦亡,户部帐本也付之一炬,已然是死无对证。
以是郑遵歉只是向崇祯做了个长揖。
“但是南宋仅以江南半壁却可岁入七千万。”
这些天,在崇祯的决计鞭策搀扶下,郑森模糊然有成为南京国子监门生魁首的趋势,以是担负彝伦堂的辩论主持也是当仁不让。
……
说得冠冕堂皇,实在就是利归世人则不算贪。
高鸿图看出了史可法心下的冲突,便劝说道:“史阁老,仆等也晓得这么做不刻薄,但是纠结于过往并没有好处,并且仆等这么做也不是为了私利,而是为了让大师轻装前行,大明朝必须卸下承担,不然不会有但愿。”
这下士子们的观点就更加的庞大,的确就是五花八门。
史可法将条陈接过来,只见上面写有三项急务的大纲,另有插手的职员。
汗青上的另一时空,此人也因抗清英勇就义。
先不提《讨虏诏》的深远影响,再说回南京。
这七天,崇祯父子三人跟兀把炭带领的百余夷丁,就一向住在国子监,并没有住进韩赞周花大代价改扩建的南京守备寺人行辕,现在已经改成叫南宫。
高鸿图将一个条陈递给史可法说:“史阁老,这是明天要议的三个大项,一是国用开支的审议,二是选秀的事情,三是恩科抡才大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