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崇祯大明:从煤山开始 > 第116章 两本烂账
“是啊,多征的五百万两哪去了?”
“左司徒此言差矣,吾辈未曾在户部观政便不谙世事吗?”
这些士子的辩驳都没说到重点,张有誉刚才实在犯了大错!
看到史可法四人都站着,崇祯便道:“王大伴,加四把椅子,请四位阁老坐着议事。”
这几个散碎银两乃至不敷给征税的胥吏当跑腿钱。
“之前没有加征辽饷时,也没见官员胥吏少拿一分俸禄。”
崇祯一出去就居中坐下,朱慈烺和朱慈炯分坐于崇祯摆布。
崇祯笑了笑,到此为止,他的企图已经完美达成,他借助士子的讽评,也只是为了敲打和警示内阁罢了,并不是真的想要撕破脸。
你真就不怕大礼议、争国本重演?
真要把两本烂账捅出来,统统人的脸面都欠都雅,也包含崇祯。
高鸿图忍无可忍,给户部左侍郎张有誉使眼色。
史可法、高鸿图等也是神采尴尬。
如果能写出一篇雄文来,
已经有几个士子将锋芒对准了高鸿图:“高阁老,大司徒,你就不站出来讲几句吗?辽饷究竟如何回事?”
“左司徒是否心中有虚?是否从平分润好处?”
“是。”张有誉一揖说道,“北直、山东、山西、陕西皆沦亡,河南省大部、山西省及湖广省一部亦陷于贼手,四川省又正蒙受张献忠流毒,因此我大明的可靠税源只剩南直、江西、福建、两广及云贵,总亩数乃至已不敷三亿亩,因此崇祯十七年之正税、丁税以及徭役折色再加三饷,总预算仅一千万两。”
“此等赃官贪吏,不杀不敷以布衣愤!”
张有誉直接就破防,这活没法干了,真说不清楚。
当下在场的士子便纷繁起家瞪眼张有誉,展开围攻。
实际上三饷最多只能征收到半数。
“三饷乃大明续命之银,也敢漂没?”
“莫非加征了辽饷以后,官员胥吏就又多领了一份俸禄?”
收税端是一本烂账,勋贵官绅和朱门宗族各种偷税漏税及逃税,官员胥吏也是各种吃拿卡要贪墨剥削中饱私囊,十成税银能收五成绩不错了。
张有誉身为户部的相做事件官员,也要参与明天的第一项廷议。
接到高鸿图指令,张有誉便立即起家驳斥:“一派胡言,辽饷每亩加征一分二厘只是朝廷定的一个标准,并不是实数!每年实际征收的辽饷独一三百余万两,就这三百万辽饷还要被各种急务调用,因此才会形成辽镇拖欠军饷。”
因为官员和士子有大量免丁免役,再加上百姓大量流亡,是以到了崇祯年间这两项税收实在已经名存实亡,一年下来也就征收几个散碎银两。
张有誉直接摞挑子不干,还兼着户部尚书的高鸿图便直接透露在众士子的枪口下。
心说圣上你任由这些不知天高地厚的士子胡搅蛮缠,将宦海成规公诸于众,是想跟全天下的文官完整撕破脸吗?
高鸿图见崇祯一点不焦急的模样,也是气愤。
遵循一石一两比价,只是田赋正税就能支出1943万两!
“尔等一未曾在户部观政,二未曾担负处所亲民官,便在这里大言炎炎,说甚么多征的五百万辽饷到哪去了,难道好笑至极!”
因为崇祯的内廷更加烂,文官收税好歹另有五成,内廷就一成!
大明朝的财务出入,从中心到处所就是两本烂账。
就在崇祯想着是不是授意某个士子辩驳之时,顾炎武蓦地喝道:“诸位,吾有一言!”
高鸿图只能要求崇祯道:“圣上,时候差未几了,廷议该开端了。”
那么简朴计算一下,5.8亿亩×0.0335石/亩=1943万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