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崇祯大明:从煤山开始 > 第165章 粮食丰收
“快起来。”崇祯伸脚轻踹了高起潜一下。
崇祯指了指刚收上来的玉米、土豆和蕃薯,说道:“朕听南安侯说过,包谷、土豆另有蕃薯的产量远远不止这个数,移种徐州后之以是产量会变低,一是因为地盘荒废,再一个必定就是因为种子没颠末选育。”
朱慈烺想了一下说道:“父皇必定有处理的体例,等我问过父皇再给你写信。”
如果运气充足好,卜弥加真的从欧洲忽悠来几个科学家,那就再设立物理、化学、数学乃至于天文学等学科,从而真真正正的将天然科学引入大明。
说话间,崇祯父子和随行职员便来到了一处田庄之前。
崇祯又接着说道:“对了,朕不是让你亲身卖力这个事,是让你找几个士子以及经历丰富的老庄稼把式卖力。”
“有银子你还忧愁?”朱慈烺没好气的道,“有啥好愁的?”
“必定是皇兄在念叨我们,想我们了呗。”
眼下第一个要设立的学科,就是农科。
远远的就看到高起潜带着几个小寺人兴冲冲的迎上来。
方以智俄然说道:“禀圣上,臣记得前文渊阁大学士玄扈公曾经上过一道番薯疏,疏中说的仿佛就是这蕃薯。”
“以是朕就交给你一个任务。”
说到这,方以智又回过甚朝远处高喊道:“人中?人中兄?快叫人中兄!”
“那我们也假贷啊。”朱慈烺鼓掌道,“咱也借。”
“哈啾哈啾!”
太子妃说道:“钱庄是靠假贷来红利。”
看到高起潜冲动成如许,崇祯就晓得玉米、蕃薯和土豆必定歉收了,并且多数还是前所未有的大歉收。
自古以来便是无农不稳,农作物的耕耘产出乃国之底子,他方以智竟然把国之底子给忽视了?此的确就是奇耻大辱。
“如何会呢?”朱慈烺难以置信的道,“借银子的竟然还没有存银子的多?”
“自古以来就是民以食为天。”
“这么多?”随行的勤王士子都是冲动得不可。
“殿下,让妾身跟着你一块去徐州吧。”康曦说,“你放心,妾身不会缠着你,到了徐州你跟父皇另有定王住虎帐,妾住徐州分号。”
崇祯立即一脸严峻的问道:“炯儿,你不会着凉了吧?”
让他做的几件事都成了,包含此次的种田。
“徐光启的门生?”崇祯闻言心头一动,“就在士子营中?”
不过最让人等候的还是玉米,固然产量没有红薯土豆高,但是能够用来当主粮。
太子妃康曦轻嗯了一声说:“贱妾正在为这些银子忧愁呢。”
“没错,徐光启是曾上过一道番薯疏。”崇祯道,“可惜,他已经归天多年。”
毕竟这个期间像方以智如许具有必然科学素养的士人但是未几,以是说他的事情首要就是牵头设立各个学科。
是啊,物理小识如何没写种麦种菽种水稻?
估计这跟徐州的耕地荒废了太久有关,等变成熟地产量就会晋升上来。
现在因为是荒地复耕,再加上没有颠末选种育种,以是玉米产量不高,但是一旦地盘耕熟了,再让方以智找几个经历丰富的老农搞一下选种,玉米产量很快就能够提上来,亩产四到五石毫无压力,七八石也有能够。
当下崇祯招手表示方以智上前。
“那一万多亩包谷收了足足三万多石,亩产3石有奇!”
虽说卖力打理徐州分号的是一个跟了康百万多年的老掌柜,不管才气还是虔诚都绝对没有题目,但是康曦作为钱庄的总掌柜总不能一次不去。
“军队如果没有充沛的口粮,就不堪一击!”
一样耕地,流民们耕作的小麦亩产就只要不到2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