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大臣跪于外,太后于内相见,泪流不止,几次劝说,潞藩才勉强接管懿旨,登监国之位。
太后同潞藩以及诸臣听完此中的跌宕起伏,感受这扬州城下的那一场大战,表情不由随之起伏,又深感王彦的大义和用兵之才。
阮大铖等人听左懋第之言,倒是神采一变,随立马出列道:“监国且慢,臣有话要问左大人。”
未几时,左懋第、陈子龙、王威,将来得及换衣洗漱,便被带入殿来,先拜太后,再拜监国,最后又同一众大臣微微见礼,而后与诸臣并立。
自古王朝颠覆,大臣降之,还是可得高官厚禄,但是君王却没有投降的事理,即便降了也不得善终。
潞藩听闻只要三千人马,心中不由得一阵绝望,没出处的没了再谈的兴趣,随开口道:“诸卿既然远来,一起风尘,那就先去安息吧!”
七月十五日,在潞藩就任后仅一日,王威护左懋第、陈子龙等人乘船先至杭州。
马士英随知黄得功兵败他杀,而天子亦被清庭俘虏,世人立马落空希冀,心中悲切无助不已。
潞藩听闻后,心中不由立马大喜:“哈哈~此天降大兵,助本王守住祖宗基业也!”
从殿中退去,诸大臣先行,马士英同阮大铖行于后,阮大铖见马士英并不因为杭州将得一只强兵保护而欣喜,反而神采非常丢脸,随开口道:“马辅但是为王士衡入杭之事而不快?”
以太后的名义下懿旨,是为了让潞藩监国,更具合法性,但现在局势却同甲申以后,有天壤之别。
福藩登极时,富有江南半壁,五大强藩,是个美差,潞藩天然要去挣取,构成福潞之争,但现在两都俱陷,五十余万雄师,或降清庭,或飞灰泯没,情势不成同日而语,皇位以成荡手山芋。
七月十二日时,狼狈不堪的一行人才至杭州,潞藩朱常淓以及在杭官员都去拜见。
援扬雄师齐聚镇江时,阮大铖是明军主帅,天然同三人熟悉,他本来觉得海军尽没于镇江之役,没想到还能见到三人。
左懋第欲求兵策应王彦,潞藩却惊惧多铎之兵,他不由有些无言。
开初,阮大铖只是觉得三人突围胜利,自长江东下入海而来,可左懋第说他们来自扬州,他却不由得心中一惊。
“战将数十员,精兵三万!”左懋第答道。
“左大人言来自扬州,倒是为何?”阮大铖问道。
左懋第见此隧道:“启禀监国,现在多铎引十万兵,正欲追杀王将军之兵,王将军不肯弃民南下,还请监国出兵策应军民入杭。”
“诸卿,从何至杭?带来多少兵马?”潞藩观三人风尘仆仆,特别是王威身上铠甲,尽然还带着乌黑了的丝丝血迹,不由开口问出他最体贴的题目。
一旁的陈子龙见此,微微皱眉,出列道:“启禀监国,杭州乃南宋行在,东南大城,雄俊不输于扬州,只要王士衡之兵入杭,以其善守之名,多铎必定不敢窥测杭州!”
“对对对!”潞藩闻言,勉强平静下来,“昔日多铎三十万雄师不能破扬,今只来十万,必定不能攻陷杭州。”
潞藩拒不受旨,坚辞监国之位,令太后与诸大臣大惊,只得拥入府中相劝。
当初弘光一行从南京仓促出逃,在溧水失散后,马士英带贵州兵保护邹太后前去浙江。
(感激猫锵锵的打赏,感激各位书友的保举和批评。)
王彦独守扬州两月,本就名声在外,现在诸人听他不但得救,还大败八万清兵,顿时震惊不已。
“恰是如此!”左懋第隧道:“臣请监国速发大兵策应王将军入城!”
杭州兵力薄弱,这恰是潞藩不肯意接管监国之位的启事之一,现在俄然有一支能抗住多铎三十万雄师的强军入杭,潞藩顿时便感觉身下宝座,安稳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