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有德,你记着,今后兵戈还是要靠正黄旗,镶黄旗懦夫,多尔衮部下的正白旗不可!”
调红衣大炮南下恰是多尔衮的主张,在盛京军事集会上,多尔衮力排众议,对峙要把盛都城内四十门红衣大炮全数派往南边疆场,用以攻打北都城。
“多尔衮能给你的,我家豪格贝勒也能给!豪格贝勒说了,等你建功以后,便给你封个兵部尚书做做!!”
却见鳌拜昂首缓缓望向本身,充满疤痕的脸上闪出浓浓的杀气。
“恭敬王,为大清建功的机遇到了!你带人上去!我在前面压阵!”
孔有德愣了半晌,口中喃喃自语道:“建功?”
与此同时,由盛京南下的二十门红衣大炮已经运抵宣大,这两天便可运抵京畿,比及京师核心的堡垒被断根后,红衣大炮便可参与攻打北京的战役。
鳌拜身披重甲,立于顿时,转头对恭敬王孔有德笑道,两人带领雄师来到京师北部,连成一片的棱堡前张望。
朝鲜早在清崇祯元年(八年前)便被时年二十四岁的睿亲王多尔衮击溃,沦为建奴在东边的一条狗,若不是为了照顾日本在朝好处,制止激起清日战役,以建奴的德行,朝鲜连狗都做不了。
孔有德为人谨慎,身处盛京庞大的局势,一向能置身事外,在多尔衮与豪格两大阵营间盘桓张望,并没有投奔此中任何一派,他自发得得计,没想到此次出征明国,他被两边忌恨,莫名其妙就成了炮灰的存在。
鳌拜满脸不屑,扬鞭指向火线棱堡,眼中充满轻视。
恭敬王孔有德夺目强干,投降清国多年,仰仗手中把握的火炮技术,颇受建奴重用,被建奴特许统领一支全数由汉人包衣构成的军队――这也是后代赫赫驰名的汉八旗的前身。
上一次利用这类重型火器,还是在崇祯十四年的松山大战。
步兵统领鳌拜当然也是此中之一,他并不否定火炮的能力,不过兵戈靠的还是真刀真枪,明人坐拥天下最锋利的火器,在八旗懦夫面前还不是溃不成军,节节败退,从萨尔浒一向败到山海关吗?!
“忠亲王说了,鳌统领为前锋,末将为・・・・・・”
“统领大人说的是!不过正所谓谨慎驶得万年船,忠亲王留一手也是以防万一啊,大人,要不我们等红衣大炮来了再・・・・・“
细心想想朱由检这三个月所作所为,多尔衮便夜不能寐,崇祯天子的不择手腕,残暴无情,让这位大清枭雄感受脊背发凉。
忠亲王多尔衮此次用兵非常谨慎,从盛京解缆时他便预感到此次灭明之战毫不简朴,决不能轻视。
凭他们多年和明军交兵的经历,都晓得明军的怂样,凡是环境下,只要清军兵临城下,明军便会主动归降,偶尔遇见有血勇的明军,出城与清军野战,只会被斩杀一空,比及己方登城作战时,城头已经没人敢抵挡了。
辅政王多尔衮命镶黄旗统领鳌拜率旗中一千战甲作为前锋,恭敬王孔有德率三千包衣为侧翼,对都城核心棱堡建议进犯。尽早断根掉核心堡垒,为八旗主力攻打北都城做好筹办。
“红衣大炮还是留给多尔衮本身去用吧!面前这些的土包包,城不像城,堡不像堡,就凭这也能挡住我八旗懦夫?!明天,我要带上正黄旗的懦夫教教多尔衮,教指正白旗如何兵戈!”
明崇祯十七年,清顺治元年,四月十二日,也就是建奴主力到达京畿地区的第四天,明清之间的决斗终究发作。
见鳌拜公开欺侮忠亲王,孔有德晓得不能再拥戴,但是脸上还是弥漫着蜜汁浅笑。
“请将军转告豪格贝勒,孔某愿跟随豪格贝勒前后,为大清建功!赴汤蹈火,在所不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