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橘一笑,“娘,这有啥好气的,你如果感觉这门婚事不好咱不该承不就得了,干啥寻上门去,让别人看那么大的笑话。”
这就比如,同一件事儿同一句话,在田埂子这头听是坏的,过了田埂子就成好的了。
丑橘畴昔给她倒了碗水,“娘,才你打都打了,咋还上火哩。”
马氏神采黑的丢脸,有俩个跟她处的近的婆子就说她了,莫说丑橘是她亲生,就算是自个儿的侄女也不该寻那样的人家啊。
可又赶巧了,今儿她亲戚的闺女回村来串门子,带着娃子还要住上俩天,都这个点儿才没走,她赶好问个细心。
马氏这才暴露点对劲,“咋说不到我头上来,反正闺女是我生的,是从我身上掉下去的一块肉!”
这话一出,婆姨间又是一片哗然。
当时她就揣摩着把这功德儿留给她闺女,趁热打铁跑去跟王氏说了,可王氏当时没承诺,说要等李来福返来了再说。。
一进屋就瞧见王氏呼呼地喘着气,估摸着是又气上了。
“那娘就去了。”王氏说着就起家往外走,嘴里嘟囔着俩句。
要说这老牛家跟她们家处的还是能够的,早几年俩家经常来串门子,只是厥后家里事儿绊着,就各顾各的了。
只是她才一说这个陈二狗,人家是耷拉眉头,扁了嘴,十句话里有七八句都不带好的,剩下那一俩句也就是说陈家家底儿殷实来着。
娘俩回到家,杨春儿这丫头还在。
村里人那会儿还打趣来着,说十里八村谁家出个秀才,都赶不上马氏三个儿子在酒坊里当学徒来的驰名誉。
她瞅着日头偏西,就让杨春儿留下来吃晚晌饭,算是感谢她帮着看院子。
“不成了不成了,娘等不了了,先到灶里煎俩蛋垫巴垫巴,妮儿啊,你要不要,娘给你也弄一个。”
院子口聚着的人自但是然的给丑橘娘俩让开道,临走之前,丑橘转头淡淡的睨了马氏一眼。
丑橘扬起眉,“娘,你这些都是听谁说的?”
要真是个好的,家底儿殷实的,她闺女过了门日子就好过量了,而她心头悬着这块石头也就落了地了。
不过厥后有谁提点了她一下,她娘家有个亲戚的闺女嫁到了牛家村,若去跟她探听的话准错不了。
只是厥后她亲戚说了,陈家在南山镇上跟人搭伙儿开了家酒坊,陈家出的分子多,在酒坊里占着大头,且马氏的仨小子就是在这家酒坊里当学徒来着。
提及这个王氏又恨得咬牙切齿,记得那年,李有福到她家来舀走了三两银子,说是给酒坊里的管事送礼,安排他家仨小子到里头上工。
她这会儿听着王氏的抱怨,内心揣摩的倒是另一件事,刚在村东头那边,马氏说了这么一句话。
杨春儿也瞧得出王氏不对劲,问丑橘她娘这是咋了?
仿佛为了挽回些啥,马氏跟那俩婆子大声道,“这事也不赖我啊,我也是叫人蒙在鼓里的。”
可她们村那几个婆子也知不清啊,咋的说她们村跟牛家村还隔着一条田埂子,好些事儿就跟说不清了。
不过就这些,还不至于把她气得找到老三家里去,就像她闺女说的,她如果感觉这门婚事不咋地,不承诺不就得了,她这个做娘的不点头谁也拿她没辙。
丑橘没说啥,这事也不消她说,估摸着不过一个时候全村的人都会晓得。
想想还是算了,她如果说出来王氏保准不信,说不定还会反过来讲她,抱怨她干啥要听马氏的话,把好人往好人堆里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