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管家矜持的摇点头,笑道:“不说这很多闲话,侯爷还请入府中安坐。”
翌日,李让早早的告别了和顺乡,在天气蒙蒙亮之时便带着备好的十几大车礼品朝长安城进发。
老管家将李让和顾氏三兄弟引进国公府礼厅坐下,屏风后便传来一阵故作豪放的大笑声。
李让看着盛装打扮的三人,笑道:“如何样,可还风俗长安的气候?”
见李让冒头,当即勒令国公府保卫大开中门。
宋国公府上的老管家见李让来了,上前见上一礼,便仓猝返身回府,未几时,顾氏三兄弟便在他的带领下出了国公府。
“哈哈哈哈,李让贤侄来啦。”
顾新道:“接下来的事情,就有劳李县侯劳累了。”
李让咧嘴一笑,并不搭话。
顾新点点头,将礼数做足以后便坐回客位上不再说话。
长孙无忌开口,李让当即竖起了耳朵。
再不走一趟长安,故乡伙们嘴上不说甚么,内心该给他扣上目中无人的帽子了,特别是某个姓程的老地痞,李让是真的打心底发怵。
他则是带着陈一径直来到宋国公萧瑀府上。
通畅无阻的进了延兴门,李让咂摸了一下嘴,叮咛王二带着亲卫们将预备送给各家的礼品先奉上各家府门。
李让摆摆手,指了指步队里的三匹空马,说道:“先上马吧,我带你们去见见赵国公,至于最后陛下给你们安排甚么职位,某现在也不敢包管。”
李让嘿嘿一笑,从大袖里取出早就筹办好的保举文书递到长孙无忌面前,嬉皮笑容道:“小侄这不是想着为国荐才嘛,长孙叔叔您现在乃是我大唐的礼部尚书,有人才小侄不得先带来给您过目啊。”
国公府老管家笑眯眯的朝李让迎过来,李让仓猝翻身上马,大笑道:“让长孙叔叔久等了,是小侄的不是,还请长孙叔叔莫要见怪才是。”
治国议疏,便是行卷当中的卷,可以是治国文章,也可以是规戒时政的建议,能够简朴的了解为笔试。
世家后辈,从小就学习如何治国理政,即使本日有李让保举,长孙无忌问治国议疏也就是走个过场,但对于顾氏三兄弟来讲,这是他们宦途的开端,议疏,很大程度上代表着他们的政治方向,他们天然不会随便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