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倭国天皇?”
一支六万人的雄师,不知何时穿越了新罗国境,正在对高句丽的盟友百济建议猛攻。
半个时候以后,六万雄师上岛,倭国天皇的行在,还将来得及派出使节扣问启事,便被炸成了废墟。
李让一愣,随即点头道:“他都要死了,还见他干甚么?”
百门火炮齐射之下,安市城化作一片废墟。
驻守安市城,将安市城守得滴水不漏,大唐二十万雄师,一时候被拦在安市城下不得转动。
他则是没有下船,而是留在了船上歇息。
刘仁愿一脸懵逼,但也听出了李让言语当中的回绝之意。
玄月尾,二十万雄师度过辽泽,陈兵高句丽边疆。
但这一次,在面对隋朝百万雄师还是巍然不动的长城,在唐军的火药下,只对峙了三日不到便轰然倾圮。
高句丽告急设防,派出国中名将渊盖苏文构造十万雄师开赴长城迎战。
江南海军的舰队,在大海大将近飞行了一个月的时候,终究到达了倭国本土。
“得令!”
可惜,不管是统领二十万雄师的渊盖苏文,还是原安市城城主杨万春,对高藏的号令全都置若罔闻。
时候来到七月,大唐二十万雄师倾巢而出,直奔辽东而来。
倭国,灭!
首战得胜,李世民亲身率军冲锋,带着雄师连克盖牟城,辽东城,卑沙城三座大城。
这二十万雄师,也确切有点用处。
高句丽国主高藏被这个动静吓得肝胆俱裂,仓猝连发数道国书向李世民乞降,并诏令渊盖苏文放弃安市城,带领二十万雄师回师勤王。
李让批示着雄师在港口停下,表示将士们当场歇息。
一刹时,唐军士气大振,而高句丽则是如丧考妣。
此言一出,李让顿时“神采大变”
这支雄师,在覆亡百济以后,也未曾在百济的国土上多逗留。
三国除名的动静,也跟着大唐的雄师班师回朝传遍了四海九州。
高藏无法之下,只得遣出宗室名将高延寿,带着保卫平壤的最后十万王室仆参军领兵出战。
但有道是福无双至,祸不但行,就在高句丽举国欢庆终究拦住了大唐雄师脚步之时,南边又传来凶信。
送走刘仁愿以后,李让便安安稳稳的留在船上睡了一觉。
数月前,李让便以大唐的名义向倭国收回了通牒,要求倭国清算出港口,供江南海军的将士歇息。
李让环顾一圈诸将,冷声道:“倭国不敬,胆敢暗害我军将士,刘仁愿,马上遣出使者回长安,奉告陛下原委,再调集雄师,随我上岛搜救,哪怕将全部倭国掘地三尺,也要将失落的兄弟找出来,活要见人,死要见尸!”
终究,只得命令坑杀统统倭国人,为那无端失落的兄弟陪葬。
高句丽凑出来的十万精锐,也在唐军的火药下死伤大半,余下大半则是成了唐军的俘虏。
节制了高句丽都城以后,李让以高藏的名义,公布了高句丽志愿归附大唐的公告文书,并劝戒驻守安市城的渊盖苏文和杨万春莫要再做无谓的挣扎。
终究,在唐军再次攻陷玄菟,横山,白岩三座大城之时,高句丽总算又凑出了二十万雄师,前去唐军的下一个目标,安市城驻防。
李让胜利领兵进驻平壤城。
刘仁愿一巴掌拍在桌子上,其他将领也是忍不住义愤填膺。
想来用不了多少年,感受了大唐文明的熏陶以后,这些处所便再无人晓得三国之名。
李让欣然应允,斗酒百杯以后作诗。
而是调转方向,直奔高句丽都城平壤城杀去。
半夜时分,刘仁愿仓促来报:“侯爷,倭国国主在港外求见,可要访问他?”
诗曰:“绛帻鸡人报晓筹,尚衣方进翠云裘。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