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也想起来了,这陆都尉没有银子。
刘御史绝对担得起两袖清风这四个字,别说五百两,他身上的私房银子没有超越一百两的。
一万两,八千两,五千两,三千两的,两千两的……
靴子底的五百两银票存了大半年了,留着给夫人买生辰礼品呢,这下泡汤了。
在西北待了这么多年,也没见到过皇子应有的俸禄银子,回京这都几个月了也没人给他补啊。
前些日子家里的牌匾坏了,没有钱修,还是皇上传闻后,御赐了一块新的。
淮王眼观鼻,鼻观心,归正他捐了。
他这比来还烦着呢,女儿疯了,还闹那么一出,被皇上怒斥教女无方,还被景王嫌弃。
众大臣:刚才皇上砸肃王那一下感受太轻了。
肃王实在忍不住,嘴贱道:“五哥,你这是穷的连一千两都出不起吗?”
这个徐尚书到底贪墨了多少银子,一张口就一万两,让他们跟还是不跟。
可都到这份上了如何办?
至于肃王……他不想评价。
肃王:我捐过了,如何又来了。
刘御史能够说是大臣中的第一穷鬼,谁都别和他争这个称呼,不然他就向皇上参谁。
他固然必定与大位无缘,但皇上对他这个儿子还是没得说的,俸禄报酬和睿王他们并无不同。
皇上:谁让你蠢,人蠢就该少说话。
肃王这话一出,徐尚书吓的噗通一声跪下了:“皇上,臣真的没有十万两,臣回家变卖田产,再凑些出来!”
固然每日到大理寺点卯,也破了几件大案,但至今没有俸禄,混的还不如大理寺办案时临时抽调的编外人士。
大理寺卿孙大人悄悄摸了摸袖筒里的一千两银票,存了好久的私房了,唉!
徐尚书俄然被点名,脸上神采有些跟不上内心的设法。
肃王去看睿王讨主张,睿王底子不看他,头疼。
“老臣愿捐一万两!”魏阁老道。
孙公公手抖了下,也只要刘御史当得起穷鬼的名号了,比他都穷。
若不是这张脸不能作假,他绝对不承认这蠢货是他儿子。
宋大人五百两。
肃王这骑虎难下了,又添了一万两银子。
“徐家伯伯,徐家是不是没钱?你放心,我三姐的嫁奁殷实着呢,等下了朝,我找三姐要去!”顾昭华大大咧咧的笑容里藏着玩弄。
本日实在是不测之喜了,皇上的目光最后落到最后一行楚王殿下,上面写着,一千两,父皇代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