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阁老当日递上桓凌考成的时候也是无声无息畴昔的,没想到圣上本日又想起他们来了,赶紧答道:“佥都御史桓凌是三月间的考满,当时已呈报御前。但他职务特别,不能按佥都御史职责考查,而又与外放监察御史的考查条例不甚符合。吏部考其功业,因只要为周王殿下领导军事一项,民政不在本职以内,只能记他一个简而称职……”
魏王未曾像齐王一样受过宋时的无情回绝,还想再挣扎一下,上前谏道:“儿臣觉得,宋大人在任上勤政爱民,为国尽忠极力,若他这般功劳还不敷升迁,只怕全外洋官都不敢升迁了……”
不怕,弟子送了厚礼来只求留任呢。
他只顾着可惜旧事, 竟没留意下方王兵尚又说了些甚么。直到父皇身边的寺人扬声问话,才将他的精力勾了返来:“杨、许、汤等人当日如何制胜?此胜与宋时有多么干系,杨巡抚为何要留他在陕西?”
有位知府三任九年任满以后,本来毫不能再留原任的,可有百姓追到京里求他再归去,文宗当时也看在百姓至心恋慕那知府的份上同意了。后代又有几位官员九年任满被百姓苦留,也不忍拂治下百姓之意,主意向巡按请命留任了。
贰心中一阵阵烦燥,却不知该将火向谁发。
现在宋时是五品知府,当加奉议大夫,升授时越阶授从正四品中顺大夫也充足了。
他也不肯定杨荣想留宋时几任,不过周王此时仍在西北镇军,王妃的兄长天然也要留在那边。宋状元么……固然不肯定他当初是为了避祸出京还是主动追人去的陕西,不过现在必定是“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了。
这话只能在内心想想,却不能说出口,他咽归去内心话,又安抚王尚书:“方才本王听王大人之言,宋知府炼油之术,仿佛桓御史与他们汉中学院的门生尽都知之?如此说来,他便是返来了,也自有桓大人代他完此重担。至于汉中之政亦不必过于忧心,有我皇兄坐镇汉中,桓大人监察于彼,吏部再遣去的官员也定然萧规曹随,不会轻改他的轨制。”
简而称职便是第二等的成绩,不如一等夺目,每月考查也有那么几份,恐怕圣上也未曾留意。当时他们吏部又想着他不能分开周王而升迁还京,便只给他加散阶、记录功劳,仍让他留在汉中供原职了。
王尚书既承杨侍郎的情,对他拜托之事天然也要经心极力。不但力证宋时炼汽油的好处,还要替杨夸一夸他的品德:“杨巡抚年初时曾到汉中拜见周王殿下,与殿下共商安边之法,得了宋知府炼的汽油。彼时因宋知府三年之考期近,本地百姓都怕他考满后就要分开汉中,无不极力挽留,乃至向杨巡抚请命,只求他能多留一任……”
陛下是放了重权给他们,这般信赖可贵,宋子期可得给他争气啊!
新泰帝也没逼问他,只感慨道:“父母之爱后代,则为之计深远,为人师的也是普通的心机。朕记取宋卿是周王离京后两个月才走的?现在也任满三年了,周王与桓卿比他待得更久了……”
昔日马尚书开罪离京以后,王尚书与杨巡抚都是兵尚备选,当年若不是杨巡抚自请抚边,他这尚书也不会做得这么轻易别扭。
虏寇皆是乘马来的,那火鞭挞不息,人能忍着逃窜,马却不能,错愕奔逃,摔杀了很多骑手。边军以逸待劳,此时再出阵排枪、引弓,便轻取了数百企图逾边的虏贼。
宋时现在才考过一任,固然考评拿到了上上,但既有那几个前例在,宋时这回也不是非升不成。请圣上念边关战事之重,念百姓爱他这个知府的至心,许他再留原任干上一两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