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长大了, 当真是要放他们出去经历些事才气成熟。
也陪他尝尝皇宗子送来的情意。
连大皇兄献上的这大厨和草原菜单,传闻都是从他家里学来的――那必然就是大皇嫂那兄长出关做使者,吃惯了蒙古王公的菜色,他为了满足桓凌的口腹之欲特地叫厨子学了这些羊肉菜。
令他们欣喜的还不止于此,酒到酣沉处,这座侧殿外忽有人来通传圣上驾临此地,要诸人离座施礼。
若非他们当初采取顺义侯归降, 顺义侯家中几个忠孝的后辈也不会主动自请招安, 劝亲故归顺大郑。现在他们人虽都在关外做使节, 他们的父亲和新近入京的亲族长辈都在, 恩赏便加到他们的家人身上便是。
周王长史献书来时, 说这书里写了些草原部落常用的好菜, 他们王府里的厨子从宋三元那边学到了正宗的做法, 周王为贡献父皇, 便将那厨子也奉上京来为宫中做菜。
只是当初写的是弹章,现在写的是草原志书了。
这菜的味道如何,但是有你们影象中的草原菜品之味?
此事天然是交代礼部备办。三皇子闻说父皇要赐宴予本朝内蒙古出身的公侯勋贵, 便主意向吕首辅请命:“这些鞑靼王公归顺,皆有我两位皇兄的功绩在其间,我做弟弟的也愿学着两位兄长, 为我大郑安定草原之乱尽一分情意。”
固然当初桓王妃御下不严,闹出了“少年天子”那样大不敬的话,可毕竟说话的只是个宫女,连累不到他大皇兄身上。现在尚是以儒家之礼治天下,讲的是长幼尊卑……
赐大臣宴席,自不必父皇亲身来临,就由他与一名年高德劭的大长公主驸马主持便是。
“陛下!”几位大内总管、殿前总管骇然跪了一地,劝他不要说出如许不吉利的话语,连那按摩的小内侍也收了手,瑟瑟跪在椅后。
不管他们是哪一族出身,之前是否曾与朝廷为敌,但自他们投效朝廷开端,圣上与朝廷便将他们一视同仁,有功必赏。
天子如此体贴,更叫顺义侯等新附的草原王公感激涕零,将来大郑受的恩赏、住的房舍、用的器物都狠狠夸了一遍。特别这场宴饮,不但圣上亲临,另有皇子和驸马主持,勋贵陪座……
内侍窥着他的神采劝道:“陛下莫不是累着了?奴婢这就去唤太医――”
这些菜之前或许不是草原特产,但等草原归属大郑后,必然能成为草原部落百姓都能吃上的“故乡菜”。
天子阖眼听着他说话,并不拦他,倒是又提起了宋时的师兄:“他那师兄倒是爱在内里跑,当年就曾向朕自请巡边,现在去了草原,也算是遂他的心愿了。这走到那里写到那里的风俗也还未变。”
唯到安排宴席菜色时,圣上钦点了草原菜色,而非惯用的宫菜,由一个周王府进献的厨子主刀。安排的菜色也是以羊肉为主,看名字皆以烧烤为主,与京里惯吃的蒸羊肉、汤羊肉大不不异,很有异域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