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安稳了这么一小会儿,门外便响起了震天的脚步声,林三太爷的儿子一头扎出去,毫无礼节风采地问道:“父亲,御史大人在那边?快叫人拦下御史大人,万不成叫大人直接去告状房看王钦父子――”
这些年喂的银子都白喂了,那些衙役竟不赶着凑趣喂饱了他们多少年的油滑乡宦的家人,一个个倒都装起为民做主了!
差役们在城西林家抓捕“反贼”时,黄御史却在一片原属王家、现在被清出来作官田的水田旁、土路边,听了一段特别的诸宫调。
黄巡按也想早到武平整治赃官, 可朝廷出了大事――皇上不让周王结婚,又向户部讹诈银子以供宫内吃苦,他身为御史岂能不弹劾?本地民政都得今后放一放,这才是事关着国本大计, 他们御史必须上弹章禁止的本职要务!
倒不是甚么驰名的伎女唱的,而是一名边幅平常的中年男人,手按竹板击节自唱,有个老者在旁吹笛伴奏。四周一群乡民团团围着他们,拖着锄头、耙子,手上还带着半湿的泥土,却扔下糊口不做,不分男女地混在一处听曲,时而大声喝采,时而痛哭,时而唾骂,听得如痴如狂。
这回他从府城颠末而未召知府拜见,直接乘着马车去往武平县北,原属于王家的庄子。
“向宋令之审王氏诸子, 实乃矫轻以从重,倚法立威, 滥施重刑, 令人畏刑而屡作屈招……自其上任以来,天灾屡降, 洪祸滚滚, 乃彼苍昭其残虐、悯余百姓悲苦之明证!”
随行的陈家二老爷叹道:“却不知为何,我这几日心血来潮,总感觉有甚么事,越是快到武平就越不安。”
几位老爷、老太爷传闻,也要气破胸脯。但他们原就在家中养尊处优,这些日子跟在巡按身边也跟着受了些府、州、县官员的虐待,自夸有胸怀气度,不能像后辈们那样不沉稳。林三太爷又喝了两口微凉的茶水定神,抬眼看向儿子,压抑着语声中的火急道:“按院大人在城北,正往王家本来的庄上去,你们谨慎反对,盯紧了路,别叫大人看出蹊跷。”
他们这么自我安抚着,缓缓而行。因巡按的车驾显眼,不好就这么进城,车队就绕往城西,悄悄在林家的庄上停歇。这趟领头的林家三老太爷安排人筹办上等房直接待差役,本身却顾不得喝水就把庄头唤来,问他县里有甚么动静没有。
把他们赶返来了!
固然之前他们没听过,但戏文里都唱了这白毛仙姑,许就是真的有呢?
黄巡按微踮脚尖,双目灼灼地盯着那人,也不嫌他村气,也不嫌他嗓子哑,只盼着他能从速唱白毛仙姑和公子的故事――
几位才子名流与巡按御史黄大人念着武平新寄来的、本县文人控告宋令残暴的文章,一个个咨嗟慨叹,请黄大人早日往至武平县惩办苛吏。
“可要给仙姑修一座庙?”
世人听了他的话,心才放到肚子里。
如此一起而来,走得倒比传诏的天使还慢些。直到王家人已挤得县狱都要容不下,武平县里写来告状和怒骂县令的文章也能装满一匣了,黄巡按的车驾才终究慢悠悠地晃到了汀州。
城北这些日子又治水又整地,宋时还代表县里给农户办了小额低息存款,贷给耕具、种子、土化肥和杀虫剂,乡民们见的“官人”多了,也不大羞见外人了。
他嫌底下车轴响得吵人,干脆跳下车去,大步朝着人群挤去。同业的田师爷和差役们紧随在后,拎着衣角小步跑动,觑着人少、能从人头顶上略瞥见唱曲人的处所跑去。
那不是白毛仙姑给舍人做的?
“……不思勤恳公事、补葺水利, 乃至坐见水来而不成挡。思及先任汪公在日, 百业俱兴,四境怡怡然皆尧汤之民;至宋公上任不过数月,县内百弊俱起, 民疲于输税而士受刑辱, 此固县令之责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