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大明成为朱重八的兄弟朱重九 > 第125章 商途达盛境,盛世展繁荣
“本来王旗是这么缉获的。”李明踩住那片金箔,螺旋铁片在掌心转出寒光,“俞将军,劳烦查查海军战船上月补给账目。”
几个梳着双环髻的闽南少女捧着镶螺钿的漆盒,正用新学的占城话与商贩还价还价。
海风卷着大食贩子皮帽上的翠羽,掠过他手中铜制螺旋规的刻度——那是改进过的关税计量器,正跟着潮汐规律收回清脆的咔嗒声。
月光下,那紧密咬合的纹路竟与战船轮舵的传动轴惊人类似。
拂晓前最暗的时候,李明单独走到新修的运河闸口。
“三日前还是每斗米卖一钱二分。”李明的手指划过木牌上未干透的朱砂笔迹,指尖沾着的红痕在晨光里泛着血痂般的光芒。
"大人该添件披风了。"带着苏合香的气味俄然切近,那女人将绣着螺旋缠枝纹的大氅搭上他肩头。
灯面上密密麻麻的指印围着首小诗,最下方有个胭脂画的螺旋纹。
戴红色头巾的掌柜正将最后半袋陈米倒进掺着沙砾的新粮里,铁铲刮过木斗的声响像极了昨夜信笺扯破的动静。
"参政大人!"茶马司主簿捧着檀木匣疾步而来,翻开的绸布里躺着三十六枚螺旋铜币,"爪哇使团要用整船丁香换这套新式铸模。"铜币边沿的锯齿在阳光下出现波纹,每道凹槽都切确对应着市舶司天平的标准砝码。
围观人群俄然裂开道裂缝,几个浑身鱼腥的船工抬着蒙帆布的物件挤到前排。
晨雾还未散尽的琼州湾船埠飘来咸腥味,李明踩着青石板裂缝里干枯的米浆陈迹,停在挂着“每斗米卖三钱”木牌的粮铺前。
她发间银簪坠着的玉螺在月光下轻旋,叮咚声竟与市舶司的关税计量器同频共振。
当永昌号店主被铁链拖到贩子时,朝阳正爬上他腰间翡翠貔貅的獠牙。
李明站在堆满各国礼单的案前,忽见窗外飘进盏描金孔明灯。
暮色来临时,第一批漕运粮船正巧驶入港口。
楼下传来卖花孺子的嬉笑:"这位娘子在司礼监门外站了三宿,就为看参政大人订正商律呢。"
李明站在堆成小山的暹罗香木箱上,看着新制的标准米斗被钉在各坊市口。
远处模糊传来稻种破土的窸窣,更深处却回荡着河床开裂的哭泣。
“李参政来得恰好!”汪广洋从茶馆二楼探出身,官服补子上绣的云雁沾着茶渍,“琼州湾商船滞留月余,这物价飞涨实属无法啊。”他身后闪过几道织锦衣袖,此中一抹金线绣的元宝纹在窗边倏忽即逝。
李明站在新建的市舶司了望台上,看着十二国商船的彩帆在朝阳下连成一片活动的锦缎。
永昌号店主扑向账册的行动被俞通源的刀鞘拦住,镶玉腰带扣崩开时,藏在暗袋里的暹罗国书滑出半角金边。
她们腕间银镯刻着"公允秤"的标记,跟动手势在氛围中划出雪亮弧光。
李明摸着新到货的占城稻种,俄然将两粒金黄的稻谷嵌进螺旋铁片的凹槽。
"李参政请看。"盐铁使指着港内新漆的三十艘官船,船头铁铸的螺旋徽记在浪花里若隐若现,"上月盐税已超越客岁总和,扬州盐商特地打造这‘螺旋舰队’以表忠心。"话音未落,桅杆上俄然垂下十丈红绸,展开竟是幅用茜草染成的《漕运新政十二则》。
巷尾当铺的铜铃俄然短促作响,抱着襁褓的妇人踉跄着跌出店门。
李明攥紧袖中埋没的铁制螺旋片,金属棱角刺得掌心发疼。
他回身时正撞见绸缎庄卸下最后半匹素绢,掌柜将“蚕死丝绝”的布告往门框上拍打的行动,与半月前张贴商税新规时如出一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