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兄弟,这是要卖苞米”边说边用手捧起苞米看了看,点了点头说道:“本店新收苞米3钱银子一石。”换成铜板的话300文,李明锦一边在内心计算着物价,两石苞米600文,晋朝的一两银子采办力相称于当代的660块摆布,也就是说2石苞米卖了不到400块。。。
“好呢,娘。。”孙氏麻溜的钻进厨房,将饭菜盛好,婆媳几人很快就将饭摆上桌,一家人开端用饭了,农家人也不讲究食不言寝不语的,一家人都是边用饭边说着家话。席间,二叔李继兴将李明锦在粮店和掌柜还价还价的事又说了一遍,李大富为孙子不怯场,感到很欣喜。长孙有出息,李家就有但愿啊。
“今儿个粮卖的如何样?”
吃完饭,王氏想起明天与弟妹林氏提及的事儿,就对丈夫李继旺说道:
“他爹,锦儿也大了,你这有甚么章程没有,锦儿自小身子不好,虽现下与凡人无异,可到底根柢不厚。。。明天二弟妹和我说道辉儿也七岁了,想着能不能让兄弟两去书院,能多学点字,今后看能不能有机遇去镇上找份伴计。”
间隔过年另有两三个月,李继旺三兄弟筹议了一下,决定去县里找份工上,能挣点钱买点年货,十仲春初三,兄弟几人带了套棉衣,就仓促出门去了,家里就剩下祖孙,媳妇几人,爷爷李大富还是雷打不动,每天去田里看看清算清算,为来岁春耕做筹办,趁便办理柴火堆着。奶奶王氏将家里的明白菜腌制了几坛子,残剩都放进了地窖。媳妇们每天做完家里的活计以后,就开端做绣活,孩子们以李明锦为首的则是每天去山里采摘一些野果,捡些蘑菇木耳晒干储藏起来。
一行人又去了杂货铺,买了一包盐50文,打了一小瓶酱油5文。又去肉铺买了2斤五花肉花了18文,买了3根大骨头花了2文。700文刹时只剩下625文。看着已经到快到晌午了,一行人拎着东西往家里赶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