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的鸡窝都是现成的,就在临河的那条路上。
若非庄主家人话柄在太少,余庄头恨不能把猪也如许按月送畴昔――这牲口也是和鸡一样,轻易遭瘟。
忍吧,郭氏欣喜本身,只要再忍五年,到当时大房过继了贵吉,这一大师子,就是本身的天下了。
李高地一听,也感觉安排很好。毕竟姜是大事,族里很多人等着呢――固然有了枸杞,但谁家也不嫌钱多。族里大部分人家都是劳动力多余,就缺活干。
“姜收好了,就去耕地。”
想来,宿世也不是没有,但大师都拿白菊泡茶,这就是说,普通人都是受不了这份苦。看来,卖花茶这条路,是行不通了。
第四十五章一只鸭子
想通了,便不恼。李满囤丢下鸭子,自去河边的菜地摘了些老菜叶丢了出来。
“煮好了,”于氏一字一顿地说:“你记得提示我,送碗给满园尝尝。”
鸡鸭放好,李满囤瞧着宅西已经干得暴露淤泥的积水潭不由有些皱眉,就这一个烂泥潭,能有鱼虾吗?
“爹,”红枣在中间插嘴道:“咱家庄子的山地里也能种姜吧?”
对于李满囤送鸭子过来,李高地天然也是欢畅。这些天,他被李满园的好吃懒做搞得思疑人生,现看到李满囤的孝敬,终是感到了一丝欣喜。
别觉得分炊了,于氏轻视地想,这家就轮到你这个做人儿媳妇的大声!我和他爹还在呢,你还是渐渐熬吧!
活到三十五岁的李满囤早晓得粮食贵重。别看畴昔这五十年,高庄村没闹过水荒,但干旱、冰雹、蝗虫、倒春寒也都有经历,总之,信老话“五年一小灾,十年一大灾”,是没错的。
思考很久,李满囤摇点头,算了,不可,就不养了,吃了算了。
王氏闻言便即笑道:“我正想去林地看看姜和果子。你去,我就不畴昔了。”
目睹挖姜的人手够了,王氏就不去林地,改去山头持续摘枸杞了。
李满囤想着他自家还收了近千斤的红薯,便即就按时价把庄里的红薯全给换了稻谷,余下的又换了玉米。
庄仆们种姜,他但是有六成出息的!不然,只他一人种姜,收益实在有限。
郭氏为于氏的话气得心颤,但还是只能忍耐说道:“晓得了,娘!”
毕竟是当了几十年家的老妇女,于氏敲打郭氏可谓是驾轻就熟。
别的,今儿余庄头还筹议拿20石稻谷和他换玉米和红薯。因为庄主子45亩玉米和15亩红薯地里得来的出息底子不敷吃,便即就只能30亩水田里获得的稻谷来换细粮。
今儿大房送这只鸭子,也只是贡献他爹,跟两个兄弟都没啥干系。她们二房此后若再想占大房的光,便即就只能攀住公公这棵大树,而婆婆把着公公,连带的,她便得持续忍着婆婆。
按着先族长家、再二伯家、最后自家爹的挨次,李满囤给送了鸭子。
不管如何,李高地想,他教养的满囤还是极好的。
今夏,族长家的李贵林、二伯家的李贵银整帮他修了两个月的屋子,偏本年秋收,李满囤都没给两家帮上忙,李满囤内心过意不去,便决定一家送一只鸭子给他们补补。
“咱家不消再去列队借牛,活便即就没之前那么赶。”
郭氏内心也跟明镜似的明白。看此次秋收大房只帮着割了两天稻就晓得,李满囤对他两个兄弟再不似往年那样同进同退。
李满囤想了想,方道:“明儿,我想先把姜给收了。”
因而,李满囤思虑再三,决定这么多粮食就先搁庄子库房,然后得便的时候,再卖出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