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这下可被李鸿飞给坑惨了,全部演武场那么大,前来的官员加上老百姓,少说也有一万多人,没有扩音器的明朝,要想让这些人全都闻声圣旨类容,可不得用力喊么?
前来宣旨的不是别人,恰是东缉事厂掌印寺人王承恩。
开打趣,不识字的匠人,如何能当大官?
现在匠人可为官,不但让这些匠人获得了实在的好处,更是令陈腐的艺技得以传播,加上匠人必须把握文明知识这一局势的鞭策,匠人这一行业,吸纳了更多文明知识后,不但保存了原有技术,生长创新更是指日可待。
用李鸿飞的话来讲,就是相互学习,相互进步。
朱由检可比李鸿飞狠,一下子将税率进步了六倍不说,还玩起了连坐。
当代匠人的技术还是很不错的,可因为流派之见,他们的艺技并不受正视,只能传授后代,如许一来如果家里有个甚么闪失,很轻易便断了传承。
这第三把火,烧到了当今匠人头上,既给了当今匠人一个出人头地的机遇,也无形当中,令匠人这个职业,变得松散起来。
最关头的是,此次姑苏的圣旨要宣布两件事,朱由检晓得李鸿飞乃是“神仙”,听不懂之乎者也那一套,为了表示对李鸿飞的亲热,特地号令文官,整了一套又臭又长的口语文,可谓是有史以来,字数最多的一道圣旨,想要全程大声念出来,并且半途不歇气,还得假装一副风轻云淡的模样,实在难为王承恩童鞋了。
要晓得全部大明客岁一年上供的商税,也才三百七十万两,可仅仅一个姑苏城,三年补交的税银,就达到了四十万两(多余的八十万是捐献跟官办企业分红),这已经相称于天下商税的非常之一了。
但如果一不谨慎被那些处所官员发明..........估计绝对没甚么好了局,所谓县官不如现管,处所官员才不想被这些贩子拖后腿呢。
“奉天承运,天子诏曰........”王承恩拿着圣旨,大声宣读道。
不消想,卖力抽查的官员,定然是东厂的番子无疑,这些番子埋没在各个处所,并且大多都以经商作为保护,查帐本他们是最在行的。
李鸿飞新官上任以来,接连三把火都烧的很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