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亮了,北邺城却像停驻在昨夜。
醒来,便是恶梦的开端。
“王爷,你在哪儿?”梅思源内心悄悄问着,不觉重重呼了气。
霹雷隆的马蹄音踏碎了这夜的沉寂,已入眠的北邺城百姓被这突如其来的声响惊醒。
次日一早,五千骑便从锦州大营赶往天门城石山,星夜兼程。夏牧朝临行前已与梅思源交代过,他和沙陀构和之地是在石山。
那便杀吧,凡是有丁点怀疑的人,他都要杀。
他还记得那夜宿州城外,喝酒至酣处二人击罐高歌,歌青云之志,歌人间痛苦,歌后代情长:
“夏牧炎和厥国人都该死!”夏承灿在内心千万次地念叨。
从城南到城北,从城东到城西,乃至巷道旮旯处,乃至富户朱门的地窖中...哪哪都是尸身,到处皆是死人:被烧死、被砍死、被捅死、被踩踏而死...有白叟、有壮丁、有妇孺。
“杀父王的凶手中或许就有北邺城的人。”这是夏承灿心中最后的说辞。宁肯错杀一万,不教漏网一人。
“梅大人,这便是石山了,颌王殿下当就在四周才对啊。此时夜已深,总得点上灯盏罢,可这眼界所及数十里内,那里有半燃烧光?”郭子沐沉声谓梅思源道。这五千人是他的兵,这三日没日没夜地赶路,将兵早已心生愤懑,此时本该歇着,梅思源却并没有停下脚步的意义。
梅思源侧首看了看他,还是不语。他何尝不晓得此时人马已疲,行路艰巨?然,夏牧朝一时未寻到,他便一刻不得心安。
夏牧朝扣押郭府家眷后,郭子沐便吃紧修书给夏牧仁,只得了八字回话:“尔倾尽力,助其除贼。”
北邺城的百姓无辜吗?天然无辜!夏牧阳又不是他们杀的。
标兵咽了咽口水,轻声言道:“火线石山有个凹口,地上有打斗的陈迹,中间有个新坟和一个乱葬坑。”
“发明了甚么?”郭子沐瞪大眼睛问道。
北邺城二十万人,一夜尽殁,惨乎?执子一念祸人间!
安咸阵势西高东低,天门城乃大华极西之地,虽正值隆冬,夜里已有了凉意。星月之光照在大地上,像极了一层素裹银装。
梅思源伏在墓碑上,悲声恸呼道:“彼苍无眼啊!你不知人间痛苦,强收我颌王,枉为天呐!老天啊,你何不怜我大华...”其声哀如考妣俱丧,身后五千将兵听闻,无不惨淡失容。
“上前来报!”一旁的佐将大声叱令道。
我生为君生,效死又何妨?
“思源,民生之艰在于不公不均。富户、劣绅占田千百顷,家中粮仓堆积如山,圈养彘羊无数,在内骄奢淫(*)逸,在外横行无肆。而平常百姓家,长年劳苦也一定能保三餐无缺,荒年更是温饱交煎,苦不堪言。至于贫者佃农,唉,至于多么窘境...”
“小的识字未几,这夜里也看不得很逼真,只模糊瞧见墓碑上有个...有个‘王’和一个‘牧’字。”标兵皆是识字的,他已认全了“颌王夏牧仁”,却担忧敢出了岔子不敢说出来,上官拿本身问罪。
六月十四,戌时,五千人总算赶到天门城郊的怪石林。
他的话如同好天轰隆,惊得梅思源五内俱乱,“快引我去!”
两万余马皆骠壮,两万余人尽执锐,人马所至,杀人如杀鸡狗。惨叫之声响彻天涯,由深夜至天明。
大华颌亲王夏牧朝之墓。
不见了起早赶趟的贩夫,不见了下地晨忙的耕农,不见了衙门里沉闷的“点卯”钟,不见了屋顶飘起的炊烟...
仅十字,却字字诛心,梅思源心如刀绞,痛不欲生。
“这...这...小的实在不敢胡言。”标兵有些唯诺,有些担惊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