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大明16301 > 第五十四章 廷杖上

我的书架

张献可跪在地上,听崇祯以朋党相责,一张菊花般充满皱纹的老脸顿时涨的通红,自从明中叶以来,朝堂之上朋党相互碾轧,士大夫非论是非,只论亲疏,已经成为了朝中大害,从天子口中说出朋党这两个字来,普通的大臣恐怕已经吓得要昏死畴昔了。但张献可的脾气极其倔强,又夙来以孤臣自夸,听了崇祯的责备只是怒而不畏,他挺起胸脯大声答道:“陛下,臣前日疏中云“杨鹤倡为招安之计,流毒西北,民怨沸腾‘,实在是为我大明社稷着想,为天下百姓着想,并非是为了那流派之见,相互攻讦。臣二十年躬耕垅亩,中年方得退隐,本日已经五十不足。幸蒙陛下圣恩广大,赦臣不死,得至本日之位,得瞻天颜。臣即竭犬马之劳,一定能报陛下圣恩于万一,若遇事沉默,知而不言,则何故报陛下,何故尽臣职?那杨鹤乃是个奸佞小人,他自称已经安定了陕西流贼,但贼首神一魁、不沾泥等首恶不但未曾诛杀,反而得了朝廷官爵,部下也未曾离散,反而获得冠军腰牌,免除前罪,四周讹诈处所,逼迫良善。天下间岂有这等招安之法?这不过是拖延光阴,一旦贼首歇息结束,聚众复起,吾恐潼关以西,不复为朝廷统统了!”

崇祯听到这里,本已经按捺不住胸中的肝火,但他想到张献可乃是天下闻名的大儒,夙来为清议所重,如果本身对其加以惩罚,只恐后代在史乘上会留下昏君的恶名,只得强自忍下胸中的肝火,对张献可道:“你这些不过是些墨客之见,朕岂不晓得这些积弊,但眼下辽东兵事甚急,岂能容得西北再肇事端?杨鹤能不废一兵一矢而抚平流贼,便是与朕与大明有大功的臣子,岂容得你各式攻讦?现在恰是多难之秋,大臣们正应和衷共济,才不负朝廷,另有朕的厚望。你这般进犯杨鹤,岂不是流派之见太深,失大臣体统!”

崇祯被张献可的行动气的手足颤抖,大声道:“寡人闻王者视海内一家,封域以内皆为朕之赤子,陕西百姓困于温饱是以盗弄寡人之兵于潢池当中。朕以杨鹤为贤能之臣,欲安之矣,今陕西之事皆平,卿何故多次弹劾杨爱卿,莫非以朋党之见?”

一个仪表堂堂的鸿胪寺官员用一种近似于咏叹调的声音大声唱道:“入班施礼!“随即文武百官面朝”金台“,遵循鸿胪寺官员的唱赞,有节拍的行了一拜三叩首的常朝礼,然后分班侍立。这时一个纠礼的御史跪下奏道:”今有工部主事迟立德,施礼时将笏落地,事属失礼,合当拿问,请旨!“

文武百官们三三两两的聚成团,一边议论着克日的大小政事,一边等候着入门的鼓声。这些帝国权力最颠峰的一群精英们此时也和几百年后的挤早班地铁的上班族们一样,揉着睲松的睡眼,打着哈切,议论着下属和同僚的长是非短,他们乃至在有些方面还远不及后代挤地铁公交的上班族们——上班族们能够拿着热腾腾的豆浆油条大饼填肚皮,而他们只能饿肚皮——如果不想被纠察的御史弹劾失大臣体的话。

次日寅时,端门外。

“嗯!“崇祯点了点头,曹化淳的话正合适他的情意,户部尚书毕自严上位今后卓有效果的事情已经给崇祯留下了很不错的印象,固然有些时候他没有接管对方的建议,但崇祯在碰到财税方面的题目时第一个想到的并非内阁的辅臣们,而是这位还没有入阁的户部尚书。

推荐阅读: 三国之最风流     大王叫我来守夜     娇妻在上:易少,求轻宠!     惊世琴音:逆天大小姐     无限透视     荒村莫入     成首富从躺着开始     美漫老油条     染上你的气味     贵女无良     似水年华     嫡女废后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