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忠贤窥视奏折,早在熹宗年间养成了风俗。即便新天子即位,他也改不了窥视奏折的坏弊端。
李宗明获得魏忠贤的答应,坐在椅子上,从袖子里取出一份奏折,呈了上去:“九千岁,这是杭州知府写给皇上的奏折,请过目。”
李宗明只看一眼,很快低下头,双手俯地,声音略带畏敬颤抖,道:“部属拜见九千岁。”
魏忠贤刚从后宫走出来,听小寺人禀报翰林院学士李宗明求见。在三两个小寺人的伴随下,大摇大摆走进内廷。
魏忠贤径直走上堂,摆布两个寺人端来茶水,又有几个寺人扼守门外,这架式比一品大员还要场面。当寺人当到这个份上,真是祖上冒青烟烧高香了。
今后,皇后娘娘是魏忠贤与客氏的眼中钉、肉中刺。魏忠贤内心明白,新天子登基,皇后娘娘是崇祯的皇嫂,必定会借助这层干系,在崇祯耳边吹风,翻起旧账。
李宗明吓得半死,魏忠贤看他的眼神,多了几分质疑。李宗明从速起家,解释道:“回九千岁,任大人先在永安遭人刺杀被陆大人接到府上疗伤,以及陆大报酬任大人饯行在天香阁遭人设想被掳走,部属思疑这和沈千万的案子有关,应当是同一伙人所为。”
魏忠贤神采不定,道:“那是何人所为?”
遵循端方,凡是朝中三品以上、以及处所官员上书奏折,都要颠末魏忠贤的过目。乃至熹宗在位期间不睬朝政,统统的奏折都会递到魏忠贤的手里。
“部属感觉,是罗罡的朋友。这伙人第一次在永安设下埋伏,没有救出罗罡。第二次在天香阁设想,掳走任大人,应当是为了替罗罡报仇,或者想要用任大人作为人质互换罗罡。”
奏折看多了,魏忠贤也懒得看,只捡那些与他切身好处的奏折。比方,某某大臣参劾他,某某官员向朝廷禀报处所灾情,某某官员参劾某某官员,只要和他有干系,他毫不答应如许的奏折落到皇上手里。在当代,皇上闷在深宫闭门不出,这天下的风景,凡是由处所官员以写奏折的体例,向皇上揭示处所民情、处所法治。如果是一代明君,就会朝三晚五地审批奏折,及时把握天下大局,毫不答应一方百姓刻苦受难、法治不全。但是,百官写的折子,递到皇上的手中,是由寺人递上去的。魏忠贤是寺人总管,他的鹰犬遍及朝野,就连专门卖力奏折的寺人领事,也成了他的忠厚主子。一旦奏折被寺人窥视,这就意味着皇权旁落!
魏忠贤欣喜之余,更多的是淡淡的忧愁。不过,只要不是天塌下来,魏忠贤都不会放在心上。
魏忠贤看完陆允中写的折子,明白了任光弼在杭州遭受不测,被人掳走了。
何况,崇祯喜怒无常,比熹宗还要难以揣摩,魏忠贤更要谨慎行事。
“九千岁到!”一个小寺人上前呼喊,声音宏亮,似要让周遭几里的人都要闻声。
“谢九千岁。”
全部皇宫,除了皇上不消叨教,自在出入后宫、内廷,魏忠贤也不例外,这是熹宗给他的权力。除此以外,魏忠贤出入后宫,获得了客氏的恩准。客氏不是后宫嫔妃,倒是熹宗朱由校的乳母,俗称奶妈。熹宗除了专宠魏忠贤,也宠客氏,尊她为后宫之首,身份职位比皇后还要高。
魏忠贤能够压下别的折子,唯独陆允中的折子压不了。任光弼是皇上钦点的钦差大人,看似办了一件微不敷道的案子。不过,这也是皇上即位以来,在朝中安设第一个亲信大臣的行动。
“回九千岁,部属刚从杭州返来。”
自从熹宗驾崩,崇祯当了天子,熹宗膝下无子,崇祯带孝三个月,因为客氏是熹宗的奶妈,崇祯虽对客氏扰乱后宫诸多不满,却也因皇兄英魂未散,也就不忍肃除客氏。但是,熹宗在位期间,魏忠贤与客氏狼狈为奸,害得熹宗绝后,制造多少冤案错杀多少忠良,乃至形成东林党几度灭尽。崇祯当了天子,这二人不知收敛,持续明目张胆地来往,将后宫弄得乌烟瘴气,嫔妃们怨声载道,无不骂客氏是个老巫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