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升官又没门路,就得找人家外甥。比如做买卖,总得投本钱嘛!”
中年人点头:“胃口够大的哈!”转了转眸子,“也罢,不过多跟俺娘舅磨磨嘴儿!”他伸出三根手指,“拿过来,俺保你旬日到吏部领凭!”
次日中午,房尧第践约前来,见小厮在此候着,便问:“你家仆人安在?”
中午的棋盘街煞是热烈,行人熙熙攘攘,三三两两相伴着往酒坊餐馆而去。在靠大街东北角的一家不太起眼的酒馆里,房尧第头戴儒巾、身穿青衿、脚登镶边云头履,坐在靠窗的一张小方桌边,只点了一碟油炸花生米、一碟凉拌耳丝,半壶小烧,渐渐地自斟自饮着,余光却不时打量着进收支出的客人。
房尧第大惊,忙凑上前去,佯装外埠来京的官员,问:“鄙人乃举子出身的县丞,正愁都城没有门路,不知客长可否举荐于高相爷的外甥?”说着,唤来店小二,“这几位客长的酒钱,我来付!”
几位陌生人打量着房尧第,半信半疑,一其中年人道:“我辈并不熟谙他,只知他经常到这个酒馆来。你在此候着,运气好的话或许能赶上。”中年人俄然一努嘴,向房尧第使了个眼色,房尧第抬眼一看,有两小我从身边走过。一个头戴折叠似瓦楞的瓦楞帽,约莫四十多岁年纪;一个戴着长尖顶带檐的圆型边鼓帽,二十岁高低,像是前者的主子。
小厮道:“客长把银子交给咱就行。”
房尧第谢过,疾步往文渊阁找高拱而去。高拱从中堂出来,一见房尧第明白日跑来,即知有要事,忙带他进了朝房,听完他的禀报,自是大吃一惊,脱口而出“竟有这事”,遂恨恨然顿足道,“可爱!崇楼即去知会巡城御史王元宾,明日到对劲酒楼,将欺诈人财的光棍拿获!”
“要地的知县最好不过。”房尧第用心举高要价。
“有啥不中?交给他就中。”戴瓦楞帽的中年人剔着牙走了出来。
中年人点了点头。房尧第抱拳谢过,回到本身的坐位,用余光瞟着两人,却见戴瓦楞帽的中年人在远远的打量着他。房尧第忙低头喝酒,忽而又做抬头深思状。斯须,戴边鼓帽的小厮走过来,坐在房尧第的劈面,问:“客长是哪来?怎的单独喝闷酒?”
“刚才老兄说你家仆人是河南人,莫非和朝廷里的辅弼是一个处所的?”房尧第问。
“外甥?”房尧第张了张嘴,却并未出声。
不久前的一天,高拱仿佛是偶然间对房尧第说,松江有顾紹、沈元亨二人到各衙门投揭帖,一时宦海浮议四起,崇楼有暇,无妨到街上逛逛,听听贩子闲言。房尧第颇觉惊奇,此前高拱常常警告他们不准外出交通酬酢,何故俄然主动要求他外出?从高拱的神采里,房尧第发觉到,事有蹊跷,非同小可。自此,他就经常到棋盘街闲逛。
“嗯,咱看客长是实心实意。不的不会这么远跟过来。”小厮迎上去,笑着说。
房尧第大咳一声,斯须,早已埋伏在四周四合院里的巡城御史王元宾,率同中城兵马司批示,带着一干吏目逻卒,“呼喇啦”围了上来。
房尧第灵机一动,叹了口气,用故乡话道:“鄙人贡生出身,在边鄙小县混了个县丞,做了些年初了,朝中无人,宦途蹭蹬。家里倒是有些积储,就想到都城里走动走动。”他又叹了口气,“只是这都城并无人脉,是以忧?!”
“高相爷时下替皇上执掌大明,你觉得他尽管官儿的事?一定买官,像打个官司啥的,找外甥,准成!”
小厮伸长脖子,凑到房尧第面前,抬高声音道:“客长,咱家仆人是河南人……”话未说完,戴瓦楞帽的中年人起家往外走,小厮边起家边道,“客长如成心,就到对劲酒楼门口去找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