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大明文魁 > 第九十九章 我有办法(第一更)

我的书架

“这不是陌上桑吗?”

林延潮点点头道:“那就来一壶煎茶。”

林延潮不由想到,这就是满腹经纶后,下笔如有神的境地吗?不过我眼下肚子诗书储备尚浅,才要用如此体例,但要测验时那里有书借来看,以是我还要多读书才是。

安步于河边,林延潮明白着贩子繁华,读书人常说,小模糊于野,中模糊于市,大模糊于朝。

通津门楼俗称青门楼,因下通舟楫,以是被称为通津门楼,通津门楼西面一里的利涉门,都是当初的罗城南门,跟着省会扩建,罗城的城墙被废,但当初城门上的角楼还是保存下。

林延潮当下磨墨提笔,在卷子唰唰地写起来,偶尔停下半晌,考虑字句,顺手拿起萝卜糕一并就着茶水吞下。

稍稍停顿,喝一口淡茶,润一润喉咙,口齿生津,起声再读。

还是城里好,这贩子糊口的俚趣,一股天下承平,四方无事的慵懒,令人有几分熏熏欲醉。

“别煮我晚餐了,我要勤奋读书。”

读苏轼之文,其文如万斛根源,不择地而出,在高山,滚滚汩汩,虽一日千里无难,及其与山石盘曲,随物赋形,而不成知也。

次日林延潮到了林府,拿了昨日写的五篇文,给林烃看了。

林烃这么说,林延潮顿时受宠若惊,心道我有这么短长吗。

如许的文章清韵不匮,调子铿锵,真是越读越有感受,初读时髦摸到边,再读再三才渐渐品出了点味道。

林延潮掌上灯,了望着坊巷屋舍间的灯火,蓦地鼻尖一凉,下起雨来,雨水混乱地从屋檐上斜落,打在了乌黑的瓦片上,一点两点,数点一并打湿。

林延潮哼着当然是粤语版,这首曲子与当初唱这曲子的人普通,都是心中大爱。

不久茶和糕点奉上桌来,林延潮喝着茶,吃着糕点,看戏听曲,一旁的人也是吃茶闲话。

想起另有一卷文章没作,方才刚读了好文,林延潮恰好很有下笔打动。

林延潮心想,这大隐的境地,本身目前是办不到了,不过中隐能够尝试一下,一面享用贩子繁华,听曲喝茶,一面矢志读书,不改其志,亦忙亦闲,又阔别饥与寒,这面上能够称得上中隐的境地吧。

林烃一篇一篇看了,点头道:“一篇佳过一篇,特别最后一篇,很有唐宋大师文风,有那么点,理辞气兼具的意义了。”

朗朗读书声,又回荡在小楼里,曾国藩说过读书之法,读书要读出金石之声。林延潮边读边感觉读书声飘飘意远,能回荡于胸。

走在河边,雨滴在河水上飞溅,林延潮走在河边屋舍的屋檐下,渐渐而行。

林浅浅又再三叮咛。

林延潮回到家里,浅浅给林延潮沏了杯茶。林延潮接过茶来,对浅浅道:“家里如果请个下人来就好了,你就不消辛苦奉侍我了。”

找痴痴梦幻的敬爱,路随人茫茫。

又听了一出戏,林延潮见雨小了,当下拿了伞回家。

“不是为师胡乱夸你,你一个月,你将唐宋八大师的文章读个这个地步,已是不错了。但仅靠八大师文钞一篇还是不敷,眼下你能够读文选了。”

林延潮昂首看向窗外,本来不知不觉天气已是将要暗了,林延潮聚精会神地读誊写文,竟是对时候流逝,一点也未发觉。

疾雨只是下了一阵就小了,通津门楼下的繁华之地又重新热烈起来。

曾巩为福州知州时,曾写道,红纱笼烛过斜桥,复观翚飞入斗杓。人在画船犹未睡,满堤明月一溪潮。

林延潮走在南岸上,望着河对岸的小街曲巷,又响起了箫鼓之声。很多达官朱紫,大族公子撑着伞,从拱桥上走过对岸,夹岸楼阁中的青楼女子,临轩而立,湖绿,淡红的衣裙招展,目光撩人。

推荐阅读: 终极全才     三胎萌宝:霸气爹地吻上瘾     邪少宠妻无度     军痞农女:山里汉子,不限宠!     全球洪灾,开局打造诺亚方舟!     道印     最强农民混花都     天师神书     炮灰穿越之还是炮灰     倾国佳人     重生之弯路     离婚后,废物女婿竟成绝世强龙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