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候他俄然道:“磻溪伊尹,佐时阿衡何解?”
胡提学思考了一番伸手抚须道:“你文才具佳,本官很欣喜,决定对你夸奖一番。”
这句话不轻易解释,普通人从字面上的了解,就是磻溪边的伊尹,为商汤王尊为阿衡。但究竟上磻溪是周文王遇姜尚之地。千字文里用短短八个字,却道得两位贤臣知遇于明君之事。
“如何不说话?”胡提学问道。
“你别瞧不起人,我也是社学的弟子。”侯忠书闻言大怒。
这时候林诚义站出来道:“禀大宗师,延潮之父母,在数年前,为本乡百姓避开倭害,不幸罹难。”
“哦?这孩子,”胡提学哈哈一笑道,“临时试来。”
但听林延潮吐字清楚,仿佛当年曹植七步成诗,又好似在自家院子里闲庭信步普通。在场之人听得张大了嘴巴,连下巴都要脱臼了。这小子真是在到背千字文啊。
胡提学也是莞尔笑着道:“人无信不敷以行天下,少年人,你说你要考秀才,本官甚欣喜,但可不要学大人大言不惭啊。”
林延潮答道:“回禀大宗师,门生于千字文勤奋最久,能够说倒背如流。”
最后一个字落地以后,祠堂当中鸦雀无声。
不过也有人,顺着林诚义目光看去,但见一个年幼的学童站了出来。世人初时觉得,此人也不算甚么,但见对方去处安闲,少大哥成,不由多看了几眼。
这是千字文里一段话,林延潮想起林诚义给本身讲授的千字文释义来,毫不踌躇隧道:“周文王在磻溪遇姜尚,帮手明君,而商汤王尊伊尹为阿衡。”
听林延潮这么说,世民气底都赞了个好字,小小年纪就这么知进退,还给了周知县一个台阶下。村夫多不识林延潮,不由纷繁刺探起这孩童的来源来。而故意之人则是偷看胡提学神采,看他如何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