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大明:我一个县令,你让我监国?! > 第四百二十八章 吵得脑阔疼
紧接着朱元璋诧异的看到朱标竟然也在要求前去的人中。
朱元璋的这番话,让本来有些喧闹的大殿上为之一静。文武官员愣了一下以后才开端细心的揣摩起来。
汤和话音刚落,李善长就站了出来。
“臣自荐。”
“补葺这类防备工程,必定要多多参考我们这些久经疆场的将士定见。”
“陛下,老臣也想去学习一下。”那名武将还没归去,一名文官就站了出来,孔殷的表达了本身的诉求。
固然说学无前后,达者为先。但是他们和朱迪的设法天差地别,如果想的一样还好,能够学学年青人的新设法。
他们这类身份,去给朱迪当门生。还要受朱迪的调遣,指派。这让他们有些难以接管。
当即来了精力:“标儿为何也想去学习?”
户部尚书听到朱元璋的话,立即点头应了下来。看来他在天子的内心,还是很有职位的,不然天子如何会伶仃点他出来。
朱元璋看了那名老臣一眼,嘲笑了一声说。
有了这层熟谙以后,世人不敢再掉以轻心。
在朱元璋说完了想去的前提以后,很多的人已经开端畏缩了。特别是一些“德高望重”的老臣,这在他们看来是是一场冒险。
念及至此,不但单是那些朝堂上的浅显官员,就算是一些很驰名誉的人,也都争着抢着想要去北平见一见朱迪。
随后重视看向了户部尚书:“赵爱卿必定是要前去北平的,此番前去,不但多看多听多学,还要将北平的扶植经历和资金办理多多记录多多学习。”
世人还没反应过来,朱元璋到底是甚么意义的时候。
世人颠末朱元璋的提示,这才想起来。早在朱迪还在福州的时候,蓝玉就已经去和他学习过了,并且还和朱迪出征外洋,获得很多收益。
以后,接二连三的,文臣武将全都站了出来。
在户部尚书以后,又有很多官员,顺次提出了要求,固然合作不如刚才那般狠恶。
“不知可有人情愿前去?”
“陛下,臣观光过福州和两广的扶植。此次如果能去北平学习一番,定能找到二者的分歧,比对之下或可拿出一套,能够在他地履行的扶植体例。”
明显,能想到这一点的,并不在少数。
殊不知,这些都是因为朱迪。在户部尚书跟朱迪打仗以后,他看这个家伙也扎眼很多。
现在已经折腾不动了,干脆就放弃了这个看似无益可图的机遇。
本来他们觉得此次调派去北平的人,是打着学习的幌子行监督职责。但是现在听朱元璋的意义,仿佛真的是要派人去处朱迪学习。
不过即便如此,也还是有很多人,仍旧想要借着此次机遇,尽力为本身争夺一些机遇。
这三位一出来,其别人更坐不住了。
那些官职寒微,春秋小的官员尚能接管。可一些老臣、或者如李善长这类官职高,又资格老的人,就有些纠结了。
“尔等都是去学习的,天然要服从教员的定见。如果感觉不知该如何自处,去问问蓝玉就晓得了。”
朱元璋被这群人吵得脑袋痛。
“统统臣觉得,此次是学习也好监督也好,定然要给臣一个名额。”
可在朱元璋说出了前提以后,仍有这么多人,这让朱元璋非常欣喜。
并且朱迪执掌梁广这么长的时候,指不定搜刮了多少银子。不然他如何有底气,敢不要朝廷的银子,单独承担下补葺长城的开消。
很多武将也都想起来了,蓝玉自从在朱迪那边学习以后,时不时就能拿出一些新的玩意。
率先出列争夺的是户部尚书:“陛下,前次您可说了,让臣去监督朱迪。一事不烦二主,干脆这个学习的名额,也给臣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