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大明·徐后传 > 174.多事之夏

我的书架

“客岁星象屡出异端,仲春岁星逆行入太微,三月荧惑犯井,四月荧惑犯鬼,蒲月太皇犯毕。钦天监说是五星混乱,日月相刑之像,老天在警告朕。朕也下过罪己诏了,但是老天如何还不放过朕?凤阳地动,紧接着又闹起了水患,莫非这是老天在奖惩朕?”

“就仿佛婴儿出世时算八字,阴阳五行,五行缺甚么,金木水火土,奶名里就写个甚么字。乱世出豪杰啊,皇上荣登大宝,一心想将饱受痛苦的故乡变成苏杭那样的人间天国,乃至一度想要迁都凤阳。若要成绩如此基业,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定有各种停滞,此次凤阳地动,是老天在磨练皇上搀扶凤阳的决计。越是紧急关头,皇上就越不能畏缩,扭捏。”

最后宰相李善长让步一步,说能够叫储君东宫太子代天子去凤阳赈灾,太子朱标临危受命,连夜赶去凤阳。

朱棣背起了徐妙仪,大声叫道:“要地动了!都跑出去!把街坊邻居都叫出来!”

马皇后和洪武帝相伴多年,她的处世之道是在小事上能够让步,能够想方设法劝谏丈夫,但只如果军国大事,不管孰对孰错,她都必须果断的站在丈夫这边,安抚丈夫,鼓励丈夫。

且说马三保奉旨来接朱棣,纪纲等监督的锦衣卫也一起回京,半夜出发,天明时方到凤阳县城。

可君威和皇族的庄严本来就是建立在累累白骨之上。谁若冒犯,立即化为白骨。

凤阳自古以来都是多难多难的处所。地动、兵祸、水旱、瘟疫、蝗灾,乃至一度闹过虎灾,元朝时这里猛虎众多成灾,一度火食灭尽,安弘远将军应宜儿赤天下招募猎户,打死了一千多头老虎才停歇祸害。

凤阳是龙兴之地,朱元璋的故里,连祖坟都在这里,动静传到都城,朝野震惊,洪武帝要御驾亲身去故乡赈灾,被文武大臣禁止了,国不成一日无君,岂能儿戏。

明天踏上归程,要重新面对都城里各种暗害、纷争、腥风血雨。之前徐妙仪单独面对暗中,而现在她不再是一小我了……

朱元璋鬓发霜白,听闻凤阳地动后,鬓边的白霜爬满了头发,一夜之间衰老了很多。高处不堪寒,只要面对同甘共苦多年的结发老妻时,朱元璋的眼神里才会暴露一丝苍茫和扭捏:

马皇后劝道:“皇上,鬼神之说,不能全信的。”

井水无缘无端变浑……虫鼠倾巢而出,鸡犬不宁,糟糕!

朱元璋对着故乡的方向跪地痛哭,马皇后也跪在身边,对着公婆寝陵的方向三拜,安慰道:“四郎在密信上说凤阳皇陵并无大损,城墙只是有些处所开裂了,并没倒下,所谓地动伤了大明龙脉的谎言纯属无稽之谈,是别有用心之人想勾引民气,乱我大明,皇上保重龙体,莫要太悲伤了。现在最首要的是赈灾,尽量挽回丧失,多救一些百姓。”

纪纲等人小半年没吃着肉了,看着刚出锅的小笼包子,眼睛都直了。

一行人坐满了包子铺,甩开了腮帮子吃。徐妙仪看着矗立的凤阳城墙,熙熙攘攘的街道,顿时有种仿佛隔世之感,明天这个时候,她还和朱棣喝着麦子粥,吃着咸菜疙瘩当早餐,入目皆是稻田和菜园。日子喧闹而夸姣,仿佛是一场梦境。

里长问道:“骨肉团聚是功德,不过他们走的太仓猝,丢了两只看门的明白鹅,他们家在那边?那天村里人进城赶集时捎带畴昔。”

孤村民风浑厚,路不拾遗,里长带着两个丁壮捉了明白鹅送到龙兴寺,探听守林人伉俪去那边了,要偿还给人家财物。

推荐阅读: 九州王     烂片之王     快穿之我成了恶毒女配     转生项羽之子,开局被困垓下     我,摆烂直播,赚够两百就下播     葬魂笔记     杀戮征途     让你摆摊卖烧烤,你却傍上美女大佬     重生都市仙君     手机定江山     我曾深深爱过你     小小末日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