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正看着帆海图,低声群情马三保此时应当到了那边,周王朱橚失魂落魄的跑来讲道:“四哥,妙仪,大事不好!靖江王府被锦衣卫包抄,抓了好些郡王府的文武官员下诏狱!”
朱元璋也感慨万千,亲身给李善长斟满烫热的花雕酒,“当时朕只是一个草泽农夫,被很多人视为匪贼,而爱卿当时已经是江南名流了,竟然屈尊到朕的帐下当幕僚,无数人笑话爱卿明珠投暗,唏嘘不已。”
如果平常政客,能够会乘着机遇落井下石,将燕王也一并卷入谋逆大案。但是老狐狸李善长能够精确的拿捏住分寸,深知过犹不及的事理:朱元璋顶住朝野表里的压力,必然要搞甚么“法古建邦”,是因为他最信赖的始终都是儿子们!
且说洪武帝和李善长君臣相互摸索,朱棣和徐妙仪焦心的等候动静,却听到了李善长告老去官,洪武帝厚赐李善长,设了送别宴,君臣尽欢的成果。
老妻韩国公夫人欢畅的直念佛,李善长则如释重负的坐回椅子上,太好了,不管公主生下的是男是女,都是我们李家的背景!
回想旧事,李善长有些欣然,暗自思忖:当时朱元璋遭受人生第一次严峻危急,几近死在监狱里,可我明知不成为而为之,把他从监狱里捞出来,并将扶上位,窜改乾坤。
徐妙仪莫名一阵心悸,有种不好的预感。锦衣卫批示使毛骧俄然亲身拜访燕王府,“燕王殿下,皇上宣您入宫。”
李善长喝醉了,但脑筋始终很复苏,回想着宴会上他和皇上的对话是否有错处,滴水不漏是李善长为人处世的原则,他不答应本身出错,要实在忽视犯了错,也会尽快找出来弥补,因为和徐妙仪燕王已经撕破脸,今后他不在朝上,徐妙仪若反守为攻,他的处境大大不妙。
朱元璋呵呵笑道:“朕记得,你说秦末天下大乱,汉高祖刘邦五年景绩帝王基业,倘若效仿汉高祖,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何愁天下不平。丞相料事如神,公然如你所愿,朕现在都不舍得放你告老去官了。”
太巧了,李善长去官的机会太巧了,就连捅破朱守谦谋逆大案的机会都像是对着西洋钟似的。燕王方才指认他制造谢再兴冤案、刺杀亲王,他就立即表示燕王和靖江王联手图谋不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