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昌二十八年,游历四海的杨逸返国,本想隐居杭州西湖。天子南巡至杭州,亲迎杨逸到都城,以备资政。这一年杨逸已五十岁,却还是英姿抖擞,因勤练吐纳之术,表面看上去只是四十岁的中年儒雅之士。
文昌二十年三月,大宋第一艘蒸汽轮船下水。天子赐名“大同”号,取天下大同之意。蒲月。杨逸注成〈国朝志〉一书,书中对政治、经济、军事、交际、科技等方面的内涵联络,和荣枯因果作了深切的阐述,赵捷亲身为该书撰写序文,钦命发行天下。
这一年,大宋岁入冲破十亿贯,钢铁产量冲破百万吨,并开端兴建东京到幽州的铁路,各行各业兴旺生长,产业反动拉开序幕。
@@@
全书完。
文昌十七除夕年,刘太后宣布撤帘,还政于天子赵捷。赵捷再三托果。只得宣布亲政,百官一齐上表,奏请给刘太后上尊号以歌颂她十多年来摄政之功,天子欣然应允。终究议上尊号“圣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