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不必多礼。”
潘徽把世人请进木舍,四人围坐,侍童奉上茗茶。裴蕴言道:“自打消寺院,创办孔教以来,江南民气大乱,叛逆皱起。晋王殿下,重返江南,就为了招贤纳士,安定兵变,安抚民气。”
裴蕴作揖行礼,言道:“小弟为兄举荐,这位便是晋王殿下。”潘徽一见杨广,深感不测,见礼道:“草民潘徽见过晋王千岁。”
小童言道:“先生正在,大人如何称呼?”
宇文述、裴蕴一看潘徽各式刁难,也频使眼sè,潘徽是宦海老油条,不拿捏杨广一把,担忧ri后不得晋王重用。见杨泛博礼相请,才说道:“潘徽才疏学浅,并非诸葛活着,殿下何必行此大礼。”
若非萧家名誉在,岂能拜妃不拜王?
花开芳香兮,木桨泛轻舟。学无尽头兮,何时为绝顶?
潘徽言道:“鄙人少年之时,曾师从郑灼学、拜师施公学、跟从张冲学,又拜在张讥门下研读、,而数位先师都曾传我。”
等在门口的宇文述、裴蕴,一看杨广下跪,内心正嘀咕这老衲人如何如此不承情面。只见杨广一挥手,摆布抬进几箱礼品,箱子翻开,金银元宝,数以千计。杨广道:“这些金银珠宝,全为光宅寺重修佛堂,永续香火,还望大师笑纳。”
“大人院中稍后,容我通禀。”
“我看是个穷酸老头,走起路来大摇大摆,好生傲慢。”
“哦?”杨广一听,心想伐陈以来,所打仗江南儒士不过江总、孔范吟诗作赋的文人sāo客,未见过有真才实学的着名高士,今得知潘徽,心中甚为欣喜,现在又是招贤纳士、重整江南的机会,不如亲身拜访一番。沿着歌声方向,杨广、宇文述、裴蕴三人便去拜访。
说道,潘徽心中感慨万千,双手倒背,如有所思的说道:“乃梁国太子萧统所著,在南朝赛过诸子百家,备受江南人推许,而编著此书萧氏,也成为江南第一大师。娘娘既然是江陵萧氏,必定为萧统先人。”
杨广道:“现在江南佛堂皆以重兴,百姓放心敬佛,大师若能登坛讲经,乃是弘扬佛法,涵养民气的大功德。”
“好!”杨泛博喜,对萧珺说道:“就遵循潘先生所言,请爱妃亲身主持招安之事,务必让僧侣重回寺庙,埋头礼佛。”
潘徽得知萧珺是江陵萧氏,不由站起家来,行大礼拜见,杨广、萧珺大感不测。
这才是:
潘徽道:“就说淮南道行台大人求访。”
若非望族有望气,安抚难安民沸腾。
智顗看了一样,说道:“殿下故意修佛,善莫大焉,老衲是苦行僧,并非金银所能动心。”
回到建康行宫,杨广把潘徽奉若高朋,伶仃请到府中叙谈,丫环敬嫣一看有客人到来,正想泡茶,杨广言道:“你且退下,让王妃来为潘先生敬茶。”
过了少顷,走出来一儒者,长得面白脸圆,横眉炯目,鼻正口方,三缕短髯,蓝袍纶巾,轻步慢走,学者风采。裴蕴在前,一见潘徽,两人曾有来往,也都认得。潘徽言道:“本来是裴大人到此。”
杨广听得出神,言道:“如此歌谣,定是有乡间逸客,贩子隐者。”又问裴蕴:“裴大人可知其间有何散逸文人?”
杨广一看潘徽这才动容,顿时喜上眉梢,宇文述、裴蕴在中间也好言相劝,潘徽这才承诺,随杨广为王府幕僚。
潘徽随笑着点了点头:“鄙人觉得当前之计,殿下需借助萧氏声望,重兴佛法,安稳民气。”
裴蕴道:“散逸文人到是没有,但有一陈朝旧臣,是下官的故交,姓潘名徽,字伯彦,姑苏人士,学问赅博,贯穿古今。去官以后,隐居于此,此人才高八斗,学富五车,是江南大儒,听此歌声像是潘徽所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