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气色不错,脸上尽是笑意,看着殿下站得满满铛铛的众臣,娓娓而道:“诸位爱卿,又一年即成畴昔。对我大唐而言,贞观七年又是个非常不错的年份…”
李世民斜看了长孙无忌一言,不置可否,但却回身走回到御座上。
没想到过了快一年,秋决前几天,统统的三百九十人全数返来归案,李世民气里大感欢畅,又传吐谷浑大捷,青海都护府设立,宣大赦天下,李世民把这三百九十人全都无罪开释了。
侯君集已经拜入李靖门下,作为李靖的入门弟子学习兵法,且在此战中对李靖所安插的战法非常赞美,是以作位两位副帅之一,在李道宗出来为李靖喊冤后,也跟着站了出来为李靖说话。
李世民听了两位本身所信赖的重臣所说的话后,神采有些丢脸起来。
这时长孙无忌站了出来,奏道:“陛下,作为此次出征的一道总管,利州刺史高甑生告发李靖谋反之事,决不会空穴来风,定是把握了一些信息,或者是有人告发,才会冒死上奏,不然不会冒天下之大不韪,公开诬告立下大功的当朝重臣,臣请陛下必然要详查此事,清者自清,如有不轨之图,不管是谁,也必然要严惩…只是可惜戴尚书不在了,不然…”
李世民这才神采有些好转,和朝臣们持续议事儿。
“陛下,臣也敢以人头作包管,李大总管没有想造反的预谋,不管是从鄯州解缆后的诸多战事,还是获得伏俟城后,各战中运筹帷幄,以极小的代价获得了最大的胜利,李靖作中主帅,都是一力以求尽快结束吐谷浑战事,并未谋私利。”
一些想趁机向李世民为李靖说好话的大臣,特别是武将,看到天子如此了,也只得罢休。
“朕自会如此的,”李世民神采有些发寒,语气冷冰冰地说道。
李世民脸上堆满了笑,持续说道:“往年吐谷浑经常寇边,实不堪其扰,朕遣雄师出征吐谷浑,战绩光辉,一战而平之,吐谷浑内附,青海都护府设立,大唐边境新增千里。朕欢畅啊,这都是众爱卿兢兢业业,克失职守,广大将士,搏命交战所获得…”
只是被问及之人都是大哭不已,他们非常悔怨所犯下之事,并申明这都是他们罪有应得,只是一些人抹着眼泪说,家中有老,另有妻儿,今后再也没法顾问,深感悔怨犯下极刑。
宫中的禁卫都已经撤走了,只是代国公府大门紧闭,连边侧的小门都未开。两人敲了半天门,才有人来开,但却奉告苏定芳和郑仁泰,接李靖的叮咛,不欢迎任何人的拜访…
长孙无忌也只得停下了话语。
听李世民如此一说,众臣都接连出来,歌颂李世民是千古明君,所取之策,对充足百姓,晋升国力,凝集民气,大有效处,且反击外族的入侵,终获得胜利,现在再没有甚么力量能威胁大唐边疆的安然。
一些人说,想与父母妻儿见上一面,哪怕是看上一眼,也死而无憾了。
除夕当日,从特卫军中放假回府的苏定芳和郑仁泰,一起相约到代国公府里看望,但却吃了个闭门羹。
据刑部接大理寺所呈的陈述,贞观六年,死囚数有三百九十人,而贞观四年才二十九人,贞观五年也才不到百人,到贞观六年,一下子多了这么多人,李世民想去看看,到底是何启事呈现这么多该杀之人。
戴胄在朝廷接到吐谷浑大捷后不久,即因病归天了,让李世民非常怜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