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郎,吴四郎可在家?”邓徒弟叫住一个七八岁的胖嘟嘟男孩问道。
“杨郎才调横溢,与贫道无干!那杨公也是爱才之人,你只要抓住此良机,将来必然一帆风顺!”
杨游内心无穷感激,这青云法师想得真殷勤!
......
“四郎,费事你给鄙人赶做一套圆领白袍,用粗棉布便可!你这里可另有皮靴卖?”
“杨郎,本日到那京兆府要过五六坊,走路很不便利,贫道昨日已经找了一辆牛车!”
杨游从速又转头道:“多谢邓徒弟!只是还没见过杨公,如何就必定有官做?万一那杨公看不上鄙人,岂不空欢乐一场?”
这时邓三也插嘴道:“恭喜恭喜!杨郎此去比如蛟龙入海,定然出息似锦!小人也精通文墨,此后还盼望能在杨郎部下混个差事呢!”
那人推让不过,只得收下,然后伸谢而出!
话音刚落,却见一名高高瘦瘦、三十多岁的男人走出门来。邓徒弟一看,却恰是店东吴四郎!
杨游一看,这棉布一匹要四百文,可不便宜。当时浅显农夫,普通都穿“布衣”,“布衣”指的是麻布衣。相称多的处所向朝廷输“调”,也是麻布,不是绢。(调,指唐税“租庸调”的“调”,税的一种,就是向朝廷运送本地特产。)
“杨郎,本坊以内有一家吴记绸布店,何不现在去赶制一套裁缝?”邓徒弟看着杨游衣服褴褛,提示道。
领头的一名青衣官员冲衙门口值守的白直呼啸道:“京畿道采访使杨公到了,快快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