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真述曰:上德者与道同体,所谓三皇之时,不成得而称也。故曰:下德不德者,为道之用。所谓五帝之时,敬爱萌发,故曰:有德、仁、义、礼者,兼而行之,所谓三王之初,防患救乱之功兴矣。若[上物下心]而论之,将以理天下国度,以及于身,其揆一也。故曰:三皇五帝之与三王,盖殊事而同心,异路而同归者也。是以道、德、仁、义、礼,王者当兼而用之,亦犹五材相资,阙一不成也。

臣真述曰:夫贤人虽处万全之地,亦不矜其成,常若亏缺,故其用也,终无弊败之忧。虽居至满之势,亦不骄其盈,常自谦善,故其用也,永无贫困之厄。又直于其人、曲于其己,故曰:若屈藏其机,微用其朴素。故曰:若拙际其文词,绝其给佞,故曰:若讷。且此上文数节,详其大归,终本于平静之德,故引躁静相形,寒热相胜之义,以证之。夫平静者,有为也;有为者,亦谓有为于兵战之事,乃可为天下之长也。又经曰:“我好静而人自正。”又曰:“不欲以静,天下将自正。”皆此类也。

臣真述曰:至柔者,谦善平静,所谓天然之气也;至坚者,刚烈活动,所谓有为之徒也。夫柔静刚动,弱必胜强,故曰:“驰骋天下之至坚。”若人君能以精微密妙之道,致有为之理,则无所不入。故曰:“无有入无间。”有为之事,亦所谓平静致理,有为兵马之事也。不言之教,欲其正身率下,则人从之不待其言也,故曰:不从其所令,从其所行也,又经曰:“行不言之教”是也。然贤人之治,无以加因而乎!又道君叹其当代罕能行之,故曰:“天下希及之。”

臣真述曰:此言万物动出芸芸,无不反归于根。故曰:“反者,道之动。”夫常物之动,动之于动;唯道之动,动之于静。故曰:“反者,道之动。”反,犹复也。复其见六合之心乎!六合以静为心,以动为用,今反其动,是复其静也。故曰:“反者,道之动也。”是以,贤人慎其动,而常处有为,深达归根守静之义,乃能知常;能知常,然后能不妄作;能不妄作,故为之明。又“荏弱者,道之用。”言贤人必用荏弱之道,以胜天下刁悍之人也。又物,犹事也。凡天下之事皆生于有,有生于无。是以,贤人常处有为之事,归复于静,则万物皆得天然天生,不假云为行动,故曰:有生于无。

《反者道之动章》第四十

臣真述曰:若圣与贤犹多品汇,凡百庶士讵知等夷。故道君于此略举上中下三级,以明识道之深浅尔。文宣王曰:“朝闻道,夕死可矣!”则上士勤行之志,可得而知矣!又以可上可下之性,故有若存若亡之讥;夏虫疑冰之谈,故有闻道大笑之说。故复建立其言有之曰明道若昧,此言天之德也,虽赫赫在上,常如闇昧也。进道若退,此言地之德也。虽蒸蒸鄙人,常如卑退也。夷道若类,此言人君之德也。虽巍巍则天常同众不自标异,夫如是,故虽上德之君必如溪谷之卑贱,虚受纳污也。虽大洁白之君,亦常如自居秽辱也。虽泛博悉备,常若不敷。虽欲立德于人,又须常畏人知。故曰:若偷也。虽体道实在,常若渝变也。风雅无隅,宁见圭角;大器晚成,不求速达;大音希声,必震蛰藏;大象何形,无状之状。道本知名,强为名字,作万物母,皆假借自但是生养之。故曰:“善贷且成”。夫人君执德谦柔用晦有为之,若此天下其孰能与之争,既无所争则兵革天然戢藏也。

《上德不德章》第三十八

《上士闻道章》第四十一

道君以是援古及今、明其失德者,盖以其兵戈寝于两阶,金革兴于三代。忠信既薄,财宝空行好坏于下,衰庶跂及于前古。夫礼失则乱,救乱者,必以礼。乱,犹理也。言礼者,理乱之首也。然道君之意,盖欲当时,王舍礼而行义,去义而成仁,除仁而尚德,违德而适道,故曰:“大丈夫,处其厚不处其薄,居实在不居其华。”是以,去彼礼义之薄,取此品德之厚,将觉得王者之理化也,岂不至哉!故曰:去彼取此。

推荐阅读: 灵山     重生之抗日英雄     伊利尔丹     都市绝品高手1     九色元婴     妖孽夫君,找上门!     异端教条     黑化萌妻,套路深!     乱世邪君:独宠逆天弃妃     神仙淘宝店     我的枕边是女鬼     爱你是我逃不过的劫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