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刀试天下 > 第二章 英贤故事多

我的书架

简朴与刺眼,沉敛与高傲,本应相互充满的冲突,却在这方寸之间,显得调和天然,仿似少了谁,都会变得残破、遗憾。

青木碧绿的英贤山上,紧闭的青木门扉开启,“吱呀”的轻鸣,好像素手勾起的琴弦,携着清风的柔嫩,谱出美好的旋律,惹得天涯的那抹光亮从云丛中洒下,落在少年嘴角出现的笑容上,不留半分阴霾与暗中,门里门外,分外璨烂。

“英贤”

“英贤书院”,或者说是“英贤冢”,相传当年大唐初立,魏、莽趁唐新立未定时,各领兵十万,意欲并吞唐国,太祖领兵十万,于西流北拒北莽,西退大魏,煌煌十万之兵,万千英贤魂葬西流城外。唐皇太祖感念十万英贤卫国辟疆之功,提掌开山,尽葬战死英贤于山中,而后立“英贤冢”于山顶,立冢纪之。

走过了,看过了,返来了,也就被人健忘了!那里还会有人记得那十万英贤十万魂,十方风雨十方人。

光亮始矣,可小城中,还是充满着喧闹和安宁,仿似那抹浅浅的暖和与光亮并未打搅到城中人们的好梦。

太宗天子闻报,怒不成遏,亲领十万雄师,以飞血将军卫血城为前锋,痛击北莽百里,光复西流城。是日,西流城残存军民,家家缟素,以念山中不平英魂,唐皇悲之,哀之,于山中倾洒万坛美酒,以祭山中英魂,本亦从先帝之法,构筑“英贤冢”以纪之,但目睹西流城残破苟延,亟需英才,便于山顶“英贤冢”旧址修盖学院,亲书“英贤”匾额,既念昔日英贤报国之恩,又望将来可培养出益国英贤,是以题书“英贤”。

而后百年,西流城历经兵燹战乱,于一次与北莽比武当中,西流城破,北莽铁骑囊括,数万西流军民退守“英贤冢”,以身护祠,死战不退,北莽久攻不下,放火烧山,大火漫天,三日不断,数万西流军民葬身其间,“英贤冢”亦付之一炬。

不过唐笑风要找的宋记杂货铺并不在这儿,而是位于集镇偏南的一条僻静冷巷里,地段偏僻,人流希少,除了四周的街坊邻居外,常日里没人上门买东西,比较冷僻。不过唐笑风倒甘愿多走几步路来宋记杂货铺买东西,因为这里不但物品种类齐备,斤足秤满,尤其紧急的是代价公道便宜,这对于向来喜好精打细算的唐笑风而言,是个不小的引诱。

实在,如许安温馨静、平平平淡,也挺好。

可惜,水满则溢,月盈则亏,英贤书院负天下盛名,倡导有教无类,门生当中良莠不齐,先有程略峰暗通曲款,与魏勾搭,后有雪千山暗投北莽,夜引北莽铁骑入城,劫夺西流,固然英贤书院中怪杰异士无算,但终难对抗北莽煌煌铁骑,英贤书院也于此一役中毁殁。

虽已是春季,但并未到落叶满南山的季候,山间小径上没多少落叶,倒是山野树林一片橙黄,缀着青阳,颇显喜庆。

据闻英贤书院建立之初,贤者名流师教于斯,英才辈出,有江流月一人一剑截江海,掩了江湖甲子剑道锋芒;有秋长空三策定春秋,一笔可当百万师;有夏无霜单身赴国难,方寸山中方寸天,一人守国门,剑气煌煌三万里;有杨归名一卷《春秋》治春秋,为天下豪门士子笔开天途……天下俊才莫不以出之英贤而自大,英贤一名,多传后代。

来到宋记杂货铺时,杂货铺的木门已经敞开,阳光微微倾斜进屋里,一扫屋内的暗中阴霾;老板宋三正站在柜台后,细心盘点着货架上的货色,一如畴前,一丝不苟。

抬首间,光芒倾泻如瀑,正落在前院一幢简朴陈腐的修建上,青黑的砖瓦间杂有青苔斑斑,红漆剥落的门窗上泛出枯黄,青石铺就的台阶间亦是坑洼不平,如同踽踽独行的白叟,在光阴风霜的浸礼下,悄悄逝去了芳华韶华,敛去了锋芒棱角,变得沧桑,满脸皱纹。

推荐阅读: 韩娱之逆遇     极品修灵师     网游之混元法师     嫡长媳     战王枭宠:医妃药逆天     都市之最强小学生     老板的贴身保镖     原来我才是男主[穿书]     武霸乾坤     给前男友当婶婶那些年     摄政侯爷的宠妻     传奇在现代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