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么人?”姜辰诘问道。
姜午是姜辰同父同母的亲弟弟,但却没有头痛的弊端,这一点,他比姜辰荣幸的多。不过如果和其他同龄少年比较起来,他们兄弟二人都算是非常不幸――因为他们的父母,在七年之前不辞而别,至今杳无消息。
小半个时候后,符纸胚干透,不再有雾气散出。姜午也收功停下,将手中纸胚放入一只木盒中。这张纸胚色彩更深一些,呈深黄色。细看之下,纸张内部的纤维漫衍庞大有序,就像是一道道天然符文,这便是真正可用的符纸。
姜午反应也是很快,他立即取出一张符纸,又从一只小瓷瓶中倒出少量血红朱砂,在符纸上缓慢地画出一个奇特的古字,同时口中念出法诀:
半夜时分,辰午道馆中仍然灯烛摇摆,姜辰姜午正在为除妖之事做筹办。
“是么?”白衣女子将信将疑。
姜午晓得,哥哥姜辰也很想修道,只可惜与道无缘。不管姜辰如何修炼根本道法,都没法炼化出一丝一毫的道家真气。修炼的久了,还会激发头痛的痼疾。
“不可!”姜辰摇了点头:“我固然没有修炼道法,但熟读了《万妖谱》,对于山精时,多少能帮你出点主张。”
“山精!”姜午脱口而呼,他立即就感到到,此女妖气冲天!
姜午意欲上前帮手,却被姜辰回绝:“待会儿你还要费很多力量,现在就先歇息一下,这些琐事交给我来措置。”
“公然有妖魔之气!”姜辰说道。此时血箭箭头指着一个闪烁的古字符文,而其他的符文都已经暗淡无光。
山路难行,兄弟二人来到竹林中时,已经是中午。山外艳阳高照,但林中却非常阴凉,竹林枝叶遮天蔽日,只要一缕缕的阳光如金线般穿入林中。
姜午卸下背上承担,将其翻开。包裹中有一柄三尺长剑,一只巴掌大小的铜镜,一叠黄裱符纸,另有三五只青瓷小瓶。姜午将铜镜取出,然后忍痛咬破指尖,在铜镜上滴下三滴鲜血。
姜午抽出三尺铁剑,奋力劈斩,但是这些竹枝非常坚固,很难被斩断。更可骇的是,方才被斩断的枝条,又以极快的速率再次发展出来。无数竹枝畴火线涌来,兄弟二人没法进步,反而被逼的不竭后退。
半晌后,血箭和所指的符文也垂垂消逝,铜镜规复如初,但兄弟二人已经晓得了答案。
姜辰顿时神采大变。他重视到,当阳光透过青竹枝叶、照向白衣女子时,其身后留下了一道淡淡的影子。
第二章山精(中)
姜午摇了点头:“多担搁一天,那村童就要多刻苦一日。我手中已经有一些符纸,再连夜筹办一些,差未几也够了。要不是我修为陋劣,戋戋一些符纸,很快就能制成。”
白衣女子轻叹一声,幽幽说道:“我的相公。”
“乾坤五行,万木成林!开!”
然后,姜辰取火烘烤青石板,让下方的纸浆水分更快蒸发。
随缘巷,位于云岚镇西南偏僻之处,本来就不宽广,临街的巷口还被一株百年黄槐树挡住了大半。很多在云岚镇糊口了几十年的本地人,都不知此处。故有传言,能入此巷者,便是有缘。
兄弟二人中只要姜午才会道法,并且一向得不到名师指导,手腕有限。以他一己之力,对于百年山精都有些费事,这千年山精,底子没法应对。
奇特的一幕产生了!这三滴鲜血在铜镜大要逗留半晌后,敏捷地渗入此中。镜面随即出现了一层淡淡的红光,一个个古怪玄奥的符文在红光的掩映中呈现。
姜辰倒出一炉熬制多时的纸浆,均匀地摊在平整的石板上。这纸浆是由桑树皮、黄槐木和七星草籽浸泡捣碎煮烂而成。云岚镇四周丝绸昌隆,植桑养蚕的农家很多,丰年份的桑树皮不难寻到;而辰午道馆的院子里和巷子口就各有一株百年黄槐,以是质料也是现成。但是那七星草难以莳植,只发展在人迹罕至、清灵景秀的山野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