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机道人摆摆手,说道:“晚课已毕,无妨事的。”
青羊府虽地处偏僻,倒是一处通衢之地,往南不敷百里便是十万大山,南诏外族所居,陈国的药材贩子要去山中收买药材,少不得要在青羊府盘桓,往西两百余里乃是虹霓关,与宋国分界之处,很多与宋国的贸易贩子也常从青羊府颠末,故此虽地处偏僻,却非常繁华。
白城跨马来到门前,稍一打量,只见这户人家,砌石为墙,搭木为屋,院子两扇柴门大开,院内立着几个木桩子,桩子上钉着几个铁钉,挂着些许毛皮、干肉,墙边靠着几柄钢叉、铁枪之类。
白城上前拱手施礼,说道:“鄙人白城,见过清机道人。”
说完,白城拜别老者,骑马南下。
白城微微一笑,说道:“鄙人路子此处,路逢大雨,特来借宿一些,讨些茶饭,还望小徒弟行个便利,明日一早必不鄙吝财帛。”
白城上马走到近前,笑着说道:“鄙人从江华府来,往青羊府去,路子贵处,特来讨碗水喝。”
清机道人愈谈兴趣愈高,说到欢畅处,从柜中取出去一坛果酒来,说道:“此处有一片梅林,贫道无事时采了些许梅子,酿了几坛梅子酒,一向舍不得喝,本日高朋盈门,蓬荜生辉,贫道也不能鄙吝,不若你我共饮此酒,以助谈兴。”
白城一怔,问道:“还请白叟家指教。”
来到门前,白城轻叩大门,未几时,出来一名小道童,长的是唇红齿白,张口问道:“不知施主何事叩门?”
半晌以后,殿门大开,门中走出一名丰神漂亮的年青羽士来,此人年纪三十岁高低,身高八尺不足,生的面如冠玉,目如朗星,身披鹤氅,手持羽扇,模糊然有神仙出尘之态。
白城跟着道童走进道观,两名火工道人迎上来将马牵去豢养,小道童引着白城往正殿走去。
白城连说:“岂敢打搅。”
小道童说道:“小道法号九如,至于家师,来往朋友都称他清机道人。”
说了约莫半个时候,白城筹办起家告别,便问道:“白叟家,不知此处间隔青羊府另有多远?”
在山林中穿行四五今后,白城见沿途山势渐缓,门路两旁多有火食,便知已近青羊府。
比及二人纵情,酒罢饭毕,却已是深夜。
白城跟着小道童穿廊越阶,未几时,来到后院客房。
道童说道:“不过是举手之劳,施主何必推让。”说罢,又叫火工道人将利用的茶水、毛巾一一奉上,见一应事件安排安妥,方才回身要走。
白城问道:“不知这些道人是甚么来路,竟然如此短长。”
老者听罢,点点头说道:“不是久居还好,听老夫一言,你还是劝你那位亲戚早离此地吧,这两年青羊府风声不对,只怕是要出事。”
白城还没来得及及叫门,就见院里房门大开,内里出来一名身材雄浑的老者,这位老者年纪六十岁高低,身高九尺不足,满面虬髯,白眉倒竖,眼如铜铃,声如洪钟,一身外相做的袍子,看到白城过来,喊道:“小兄弟,那里来?”
转过一个山坳,白城见前面有一户人家,便要讨口水喝。
老者摆摆手,说道:“指教谈不上,不过老头子在江湖上摸爬滚打大半辈子,对这些处所上的风吹草动还是有些警悟。前几年朝廷与北面兵戈赋税不敷,官府对处所上的大户催逼的一日紧过一日,县里几个大户就从宋国请了几个道人过来传道,想要借道门庇护,做驱虎吞狼的买卖,嘿嘿,那些道人岂是好相与的,只怕这几个大户最后连一家长幼都要赔出来。”
两人来到清机道人房中,未几时道童便已奉上饭食。虽都是些白粥小菜,却做得非常精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