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不会是在找那只丢了的玉佩?
楚晴心中乱无眉目便放下这头,提起明氏在马车上说的话,“伯娘故意拉扯我开间铺子,我拿不定主张,嬷嬷感觉如何样?”
这话文氏听着顺耳,笑着拥戴,“就是这个理儿……不过晴丫头这盒点心倒是买得不错,味道好,代价也实惠,不如让管事去多买些,留着寿筵上摆盘。”
或者她真的是偶然之举,并没存任何心机。
楚晴也尝了一块,与之前楚晓买的口味普通无二,不由眸中便带了笑,指着最大的攒盒,“我这便往宁安院去,稍后你们就把攒盒送出去,别弄混了。”
文氏也在宁安院,正跟老夫人筹议着甚么。
春喜应一声,撩了帘子出去。
徐嬷嬷在一旁看她们分装点心一边道:“那家铺子叫桂香村,买卖极红火,买这几包点心足足等了一刻钟……白案跟掌柜都是姑苏人,官话说得糟糕,幸亏伴计是京都人。传闻,开春以后筹算开个分店。”
“功德!女人千万得应下来,”徐嬷嬷一拍大腿,“大夫人既然提出来,必定是成心要指导女人。女人可想细心了,开铺子最紧急的有两件事,起首要找合适的店面,其次是寻掌柜伴计,这两件事成了,女人不知从中长多少见地呢。”
语秋服侍她有七八年,向来本本分分的,怎地俄然对金饰有了兴趣?
“那样最好,到时候府里的点心和外头买的都摆出来,我们能够多吃几种……二伯母别健忘奉告管事,祖母喜好蜂糕,我最爱吃乌米糕。”楚晴面上喜,内心也欢畅。去吧去吧,如果能碰到楚晓也去买点心最好了,到时候看看她会如何说……
特别听她话里的意义,伴计是特特地等在门口,只为出来时再看上两眼。
可害人之心不成有,防人之心不成无,楚晴与徐嬷嬷对视一眼,叮嘱道:“我明白了,你也留意盯着点语秋,别落了人眼,也许她就是一时起意,免得伤了和蔼。”
再加上老夫人爱吃甜,蜂糕也放很多。
“是,”老夫人点着头,“有孝心是功德,可也得会持家……论起来,再好的点心也不值二两银子,别是被采买的管事利用了,不晓得大女人平常是在哪家铺子买的?”
楚晴虽生得好,毕竟年纪小身量没长开,并非非常惹眼。
“她说瞥见二女人带了支小凤钗,记得女人也有这么一支,但好久不见女人戴,怕记错了……可我感觉她倒是对镯子很重视,掂在手里打量了好长时候。又问哪些是老夫人赏的,哪些是四太太留下的,我也不清楚便没奉告。”
算起来,赚不赚另说,能有机遇学会这些也受益匪浅。
翡翠也不是家生子,当年她故乡水患淹了屋子,翡翠她娘带着她姐弟二人一起要饭到京都,又志愿卖身进的府。那会儿翡翠也就五六岁,她弟弟才两三岁,走路还磕磕绊绊的。她娘在宁安院管洒扫,翡翠在一旁帮手捡落叶。
老夫人眯着眼笑:“不贵,确切不贵,”转头对文氏,“让晴丫头把地点写下来转头奉告大女人,二两银子跟十文钱,口味差未几,犯不上花阿谁冤枉钱,让亲家觉得我们不会过日子。”
楚晴身边的人都是从外头买的,没有家生子,跟府里人并不太熟。
往各处送东西是面子差事,少不了得赏钱,大师都情愿当这差,乐呵呵地抱了攒盒分头出去。
“那是天然,做买卖不能凡事都跟别人背面走,得闯出本身的名头来。我有几个点心方剂一向没试过,这几天我做出来尝尝,好吃的话拿到铺子里卖。”
透过石青色的夹棉帘子,外头丫环们欢畅的笑声传出去,春喜踌躇会儿,抬高声音道:“女人出门时,语秋姐姐出去翻过女人嫁妆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