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诏国不大,各地说话多达几十种,以是在都城说天朝话、写天朝字、用天朝的铜钱都是很普通的事。
李萱儿一听刹时明白,这......这......这是碰到对的人了!她纤纤玉指在郑寻的名字上一点:
黄巢攻入长安那一年,郑买嗣还让南诏王向天朝提出和亲,天朝已是千疮百孔,不得已,只能同意把安化长公主嫁与他和亲。
敢让天朝公主和亲就不对!当时费了她这个姑姑大把眼泪。
“阿乌,是您叔叔恰好过来了!”
马军是南诏的崇高兵种,因为练习、测验都只答应贵族后辈插手,考过了马军,有点像天朝中了武状元,他们会有机遇升到军将、雄师将,为家属增加权势和荣光。
进城的时候,守门的门卒底子没查抄。
“总佐,没有查到可疑人。”
郑颢浅笑着双手合十谢到:“达宾(朋友)客气了,我们认得路。”
瞥见标致的贵族女人向他们笑着打号召,他们也浅笑着点头表示,不知不觉中,这也让他们严峻的神经有所放松。
这是他们这支步队第二次“变形”,这一次,他们是清平官郑寻的堂侄,带着妻室家奴来投奔族叔。
郑颢冷冷剜了他一眼:我祝你能活到她做南诏王后那一天。
萱儿在牛车上把她所知宿世之事,原本来本奉告郑颢,两人咬着耳朵悉悉索索暗害一番,入南诏前半段照实说,前面就现编。
热血上头、千钧一发。
“这位是郑清平官的堂侄,他从故乡来,要到城里投奔族叔,车里坐着他的家人。”说话的是阿措阿和,他当然不消用心装磕巴。
南诏国有六位清平官,为了不像之前阿措阿和那样歪打正着,他们挑了一个家属不大不小,权力不大不小的世袭清平官世家郑寻。
郑回是相州郑氏,郑颢是荥阳郑氏,算起来,他们还是河南道的老乡。
马军总佐也向他双手合十告别,向相反方向走去,谁知没走两步他又叫起来:“阿乌,等等!”
“是是是,总佐经验得是,我们小处所来的,不懂都城端方。”阿措阿和陪笑道。
他奉告他们,郑寻的六世祖叫郑回,是个隧道的天朝人,三十岁时败北被掳到南诏,被南诏王阁罗凤看上,在南诏做了官,到了异牟寻这一代,他做到了清平官。
他们这支步队因为有几百仆从跟着,早就引发了劝丰吉亲卫军的重视。城外,一队巡查军拦下了他们。